刘燕, 杨庆媛, 何建, 等. 重庆市不同尺度土地城镇化格局特征及其成因[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9): 124-132.
|
申丽娟, 谢佳, 丁恩俊. 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11): 163-169.
|
孙莹, 张尚武. 我国乡村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4): 74-80.
|
谢璇. 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
温铁军, 潘家恩.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0.
|
徐勇, 徐增阳.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38(6): 1-10.
|
郭海霞, 王景新. 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及其历史逻辑——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2): 74-80.
|
T. HSun. Lu Tso-fu and His Yangtze Fleet[J]. Asia and America's. 1944(06): 248.
|
王安平.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述论[J]. 社会科学研究, 1997(5): 114-119.
|
刘重来. 论卢作孚乡村建设之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24(4): 125-131.
|
刘重来. 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思想[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26(2): 134-139.
|
苟翠屏.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1(5): 129-135.
|
张秉福. 民国时期三种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J]. 现代经济探讨, 2006(4): 26-30.
|
王金霞, 赵丹心. 定县模式——北碚模式: 两种不同乡村建设模式的取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8(3): 10-14.
|
徐斌. 卢作孚"北碚实验"及其"社会城市"蕴含[J]. 城市规划, 2014, 38(2): 69-75.
|
毛华松, 陈心怡. 地域视野下的近代北碚风景园林实践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6): 111-118.
|
莫玉. 卢作孚[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
卢作孚, 凌耀伦, 熊甫. 卢作孚文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
札维. 民生公司总裁卢晓钟为: "守尔慈在渝事迹展"揭幕[J]. 卢作夫研究, 2015(04): 73.
|
北碚图书馆. 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100): 5-7, 20-40.
|
李萱华.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重庆市北碚区志[M]. 重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9: 170-180.
|
张守广. 北碚城镇化变迁: 北碚志九篇及相关资料汇编[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7.
|
李文泽.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时期北碚的城市与建筑(1927-1949——重庆乡村就地现代化样本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