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 中国灾荒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47.
|
龚高法, 张丕远, 张瑾瑢. 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的变迁[G]//左大康. 黄淮海平原农业自然条件和区域环境研究: 第2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75.
|
高升荣. 清代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人为因素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3): 80-86. doi: 10.3969/j.issn.1001-5205.2005.03.014
|
郑景云, 张丕远, 张玉孚. 利用旱涝县次建立历史时期旱涝指数序列的试验[J]. 地理研究, 1993(3): 1-9.
|
王静爱, 方伟华, 徐霞. 中国清代中后期(1776-1911年)水灾受灾比动态变化及风险评估[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4): 53-59.
|
施和金. 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安徽史学, 2004(4): 59-65. doi: 10.3969/j.issn.1005-605X.2004.04.009
|
陈业新. 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2): 14-29.
|
林振杰, 郑斯中. 山东省各地区近500年分季旱涝指数[G]//吴祥定.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文集: 第2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1: 63-71.
|
钟兆站, 赵聚宝. 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历史时期旱涝等级序列的重建[J]. 灾害学, 1994(3): 68-71.
|
钟兆站, 李克煌, 闫育华. 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近五百年旱涝等级序列的重建[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4): 58-63.
|
胡鞍钢, 陆中臣, 沙万英, 等. 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22-126.
|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G]. 北京: 地图出版社, 1981.
|
王邨. 中原地区历史旱涝气候研究和预测[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2: 7.
|
陈家其. 从太湖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J]. 地理学报, 1987(3): 231-242. doi: 10.3321/j.issn:0375-5444.1987.03.005
|
杨志荣, 邓兴. 湖南省近500年洪涝灾害时空分布规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4(4): 76-83.
|
张秉伦、方兆本. 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7.
|
邹逸麟.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 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