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燕.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和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6): 69-71. doi: 10.3969/j.issn.1671-0916.2001.06.022
|
傅梅芳. 教育反思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 继续教育研究, 2002(2): 96-99. doi: 10.3969/j.issn.1009-4156.2002.02.047
|
姜勇.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3): 17-20. doi: 10.3969/j.issn.1007-8495.2004.03.005
|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 教育研究, 2002(5): 3-7.
|
吴银银. 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 108-113.
|
回俊松, 饶从满. 职前教师本体性反思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4): 23-28.
|
刘飞. 教师个人生活史与教育教学[J]. 四川教育, 2013(10): 28.
|
杨跃. 生活史: 一种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10): 84-88.
|
古德森. 环境教育的诞生[M]. 贺晓星, 仲鑫,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40.
|
魏建培. 教师学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94.
|
王艳. 个人经历与新任教师发展的关系刍议[J]. 当代教育科学, 2006(4): 49-51.
|
曾庆彪. 新任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建构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陈静静. 试论早期受教育经验对新手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9): 67-71.
|
刘胡权. 论童年生活体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教师生活史的"回溯"[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12): 13-16.
|
陈静静, 姜美玲. 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4(5): 36-42.
|
胡塞尔. 欧洲的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 张庆熊,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132
|
吴银银. 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发展路径探究——基于生活史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4): 35-37
|
胡萨. 哲学之思与为师之道[J]. 教育学报. 2017(2): 18-21.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的进化[M]. 长沙: 湖南科技学出版社, 2020: 24.
|
仇定荣. 教学反思: 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基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3): 3-4.
|
肖菊梅. 改"教授法"为"教学法"——陶行知科学化教学法思想的演进及启示[J]. 2021(5): 4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