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张莉. 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问题审视及优化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9(25): 72-25.
|
郑富芝. 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提升教材质量[J]. 人民教育, 2017(22): 11-13.
|
黄强. 守正创新谋划高质量发展[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4-19.
|
王建波. 中小学教材品牌建设的思考——以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为例[J]. 中国编辑, 2021(7): 77-80.
|
曹周天, 余宏亮. 为新时代教材编研创新凝心聚力——第二届中小学教材论坛侧记[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2): 138-141.
|
郭戈. 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 39(5): 4-14.
|
叶圣陶. 叶圣陶论教材[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朱倩怡. 基于新课标下多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比较研究——以必修第一册为例[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李忠如. 中澳小学数学教材难易度表现的比较研究——以四年级教材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18(4): 10-12. doi: 10.3969/j.issn.1001-8875.2018.04.004
|
刘茜, 罗颖, 邵文君. 我国义务教育教材编写研究: 回顾与反思[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 34(11): 19-27.
|
黄强. 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J]. 中国编辑, 2021(9): 4-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刘启迪. 新时代我国统编教材的编写方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 20(3): 64-7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宋运明,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内容的螺旋式编写特点研究——以轴对称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10): 129-13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宋乃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刘启迪. 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中国特色[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8): 67-75.
|
宋乃庆, 胡源艳, 张玲. 《南苏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8年级)》研制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10): 136-143.
|
宋乃庆, 郑智勇, 周圆林翰. 西部地区中小学在线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 35(2): 49-61.
|
任晓霞. 从编、研、培角度谈教材建设和质量提升——以河北教育出版社《英语》教材为例[J]. 出版广角, 2016(8): 52-53.
|
陈重穆, 宋乃庆. 淡化形式, 注重实质——兼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J]. 数学教育学报, 1993(2):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