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科社[2014] 3号)[EB/OL]. (2014-03-28)[2021-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2017-01-25)[2021-06-01].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288号(教育类198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17] 301号)[EB/OL]. (2017-11-27)[2021-01-06].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caiju/201803/t20180309_329368.html.
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 1号)[EB/OL]. (2021-01-19)[2021-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5F512359.html.
刘凌, 王立刚. 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J]. 基础教育, 2014(3): 57-63.
王翠叶. 关于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J]. 中国编辑, 2016(4): 23-27.
徐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的四重逻辑[J]. 教师教育论坛, 2017(8): 14-17. doi: 10.3969/j.issn.2095-5995.2017.08.004
李群, 李凯. 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 中小学管理, 2019(1): 49-52. doi: 10.3969/j.issn.1002-2384.2019.01.016
吴小鸥, 李想. 中小学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 教育研究, 2019(8): 51-58. doi: 10.3969/j.issn.1674-5582.2019.08.015
张茂聪, 仲米领.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构建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5): 82-89.
张善超, 李宝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 内涵、路径与特色[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1): 49-51.
温小军. 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与突破[J]. 教学与管理, 2016(1): 36-39.
韩雪屏. 发掘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兼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J]. 语文建设, 2015(6): 8-11.
任翔. 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化刍论[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6): 23-28.
周美云.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困境及省思[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1): 66-69.
赵洪恩. 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0: 6.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21-06-01]. http://www.gov.cn/zhuanti/2017%2D10/27/content%5F5234876.htm.
徐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的四重逻辑[J]. 教师教育论坛, 2017(8): 14-17.
谢远笋. 台湾高中传统文化教育述论--以《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2): 128-136, 153.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
商志晓.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哲学审思[N]. 光明日报, 2017-01-09(15).
洪修平.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6): 64-72.
董小玉, 刘晓荷. 新时代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4): 93-100.
杜时忠, 曹树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学探索[J]. 教育研究, 2015(9): 34-39.
张纯静. 创意写作本土教材编写理念与建设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3): 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