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1).
|
王雨辰. 略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J]. 理论与评论, 2021(3): 5-16.
|
倪瑞华. 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87.
|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 刘仁胜, 肖峰, 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2.
|
罗顺元.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意蕴——兼评伯克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维度的发展[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7.
|
刘经纬, 吕莉媛. 生态文明与共产主义[J]. 学习与探索, 2013(12): 14-17.
|
杨丽艳, 林鑫, 刘逢坤. 恩格斯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J]. 理论探讨, 2021(6): 24-30. doi: 10.3969/j.issn.1000-8594.2021.06.005
|
曹顺仙, 张劲松. 近30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向[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16-24.
|
张云飞, 李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贡献[J]. 探索, 2020(2): 5-14.
|
王建新, 吴文君. 恩格斯"自然报复论"思想的理论意蕴与时代镜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22-30.
|
张丽媛, 李桂花.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的生态思想与习近平的生态文明观[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 15-20. doi: 10.3969/j.issn.1003-0964.2016.03.004
|
刘明定. 恩格斯"两个提升"思想的意蕴及其价值[J]. 学习论坛, 2017(9): 65-68.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39.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33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
邓莹. 深层生态学之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的哲学审视——基于《反杜林论》的理论视域[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1): 9-13.
|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唐正东, 臧佩洪,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94.
|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 耿建新, 宋兴无,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91.
|
本·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慎之, 等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494.
|
代砚春, 薛天天. 生态批判与资本逻辑的现代反思[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8-4339.2020.04.010
|
董军, 萧玲.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然观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5): 111-11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杜章智, 任立, 燕宏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
A·施密特.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 欧力同, 吴仲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2.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64.
|
沈江平, 金星宇.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开创性贡献[J]. 理论视野, 2020(11): 11-16.
|
毛华滨.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J]. 哲学研究, 2015(5): 26-30.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2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罗骞, 唐解云.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历史内在性概念——《狱中札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1(3): 125-130. doi: 10.3969/j.issn.1004-5961.2021.03.017
|
王田. "运动"与"理念": 共产主义概念的双重规定[J]. 甘肃理论学刊, 2018(4): 51-55. doi: 10.3969/j.issn.1003-4307.2018.04.008
|
程亦欣. 环境哲学三题[J]. 哲学研究, 2004(10): 76-78.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23.
|
申扶民, 李玉玲. 马尔库塞革命理论的"自然—生态"维度[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 140-14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
H·马尔库塞. 反革命和造反, 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 任立, 编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129.
|
张才国, 张昊. 论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和解构[J]. 湖湘论坛, 2016(4): 81-85.
|
温莲香, 张军. 生态文明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3): 14-2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9: 24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96
|
彭学农. 伯克特论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生态学维度[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四个自信": 新起点、新思想、新作为: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文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374-386.
|
孙道进.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2.
|
张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阐释[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7): 89-94.
|
孟献丽, 冯颜利. 奈斯深层生态学探析[J]. 国外社会科学, 2011(1): 16-20.
|
薛勇民, 贾婕.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与时代价值[J]. 学习与探索, 2016(3): 18-21.
|
威廉·莱斯. 自然的控制[M]. 岳长岭, 李建华,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7: 171.
|
张云飞.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511.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
刘雅兰, 卜祥记.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才能真正实践生态文明思想[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9): 59-66.
|
王丹, 王尉.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逻辑——基于"五位一体"的研究与探讨[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8): 126-129.
|
习近平.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 求是, 2019(7): 4-12.
|
杨丽艳, 林鑫, 刘逢坤. 恩格斯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J]. 理论探讨, 2021(6): 24-30.
|
陈东景, 赵麟斐.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中国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12): 105-115.
|
卢浪. 理论·历史·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重逻辑[J]. 求索, 2021(6): 37-44.
|
丁卫华. 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 9-15.
|
贾雷德·戴蒙德.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M]. 江滢, 叶臻,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