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强. 以物抵债之处分行为论[J]. 法学, 2014(11): 106-115.
迪特尔·梅迪库斯. 德国债法总论[M]. 杜景林, 卢谌, 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248.
崔建远. 以物抵债的理论与实践[J]. 河北法学, 2012(3): 23-28.
史尚宽. 债法总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814-815.
房绍坤, 严聪. 以物抵债协议的法律适用与性质判断——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终484号判决评释[J]. 求是学刊, 2018(5): 100-110.
施建辉. 以物抵债契约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4(6): 36-43.
姚辉, 阙梓冰. 从逻辑到价值: 以物抵债协议性质的探究[J]. 学术研究, 2020(8): 71-74. doi: 10.3969/j.issn.1000-7326.2020.08.012
肖俊. 以物抵债裁判规则的发展趋势与建构方向——2011-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经验的考察与分析[J]. 南大法学, 2020(1): 101-115.
肖俊. 代物清偿的合意基础与清偿效果研究[J]. 中外法学, 2015(1): 43-59.
王洪亮. 以物抵债的解释与构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 106-115.
郑永宽. 要物合同之存在现状及其价值反思[J]. 现代法学, 2009(1): 53-64.
卫国华, 金晓伟, 谯冉. 从域外到本土: 公务员行政赔偿责任制度的历史与革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35-42.
王泽鉴. 债法原理[M]. 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51.
王洪. 要物合同的存与废——兼论我国《民法典》的立法抉择[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38-44.
秦伟. 法律文书: 迳行导致物权变动之研判——以代物清偿为切入点[J]. 法学论坛, 2016(5): 99-106.
周江洪. 债权人代位权与未现实受领之"代物清偿"——"武侯国土局与招商局公司、成都港招公司、海南民丰公司债权人代位权纠纷案"评释[J]. 交大法学, 2013(1): 166-176.
刘羽丰. 以物抵债的法律属性及效力分析[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19.
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1: 59.
朱庆育. 民法总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141.
石冠彬. 论民法典对买卖型担保协议的规制路径——以裁判立场的考察为基础[J]. 东方法学, 2019(6): 18-29.
司伟. 债务清偿期届满后的以物抵债纠纷裁判若干疑难问题思考[J]. 法律适用, 2017(17): 79-84.
庄加园. "买卖型担保"与流押条款的效力——《民间借贷规定》第24条的解读[J]. 清华法学, 2016(3): 72-85.
梁上上. 物权法定主义: 在自由与强制之间[J]. 法学研究, 2003(3): 43-57.
袁玉金. 以物抵债契约研究[D].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15.
司伟. 债务清偿期届满后以物抵债协议的性质与履行[J]. 人民司法, 2018(2): 82-91.
房绍坤. 论新债清偿[J]. 广东社会科学, 2014(5): 246-256.
黄立. 民法债编总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640.
崔军. 代物清偿的基本规则及实务应用[J]. 法律适用, 2006(7): 53-56.
沈丹丹, 石磊. 《汤龙、刘新龙、马忠太、王洪刚诉新疆鄂尔多斯彦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的理解与参照——当事人协商一致终止借款合同并将借款转化为购房款的法律关系认定[J]. 人民司法, 2018(23): 14-18.
陈自强. 无因债权契约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82.
费安玲, 丁玫. 意大利民法典[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