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1-10-0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l.
陈宝生. 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人民教育, 2019(Z1): 6-16.
邬志辉, 杨卫安. "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1): 52-57.
王天平. 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79-86.
陈时见, 胡娜.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69-74.
王玉国. 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7): 49-51.
程方平. 教师保障: 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J]. 教育研究, 2018(7): 84-86.
禇宏启. 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0): 7.
容中逵. 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及其展现形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 26-32. doi: 10.3969/j.issn.1000-5560.2011.02.006
李森, 汪建华. 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61-69.
刘奉越, 张天添.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教育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47-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4.004
王新全, 徐鹏堂. 1921年的故事[M]. 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5: 69.
姜华宣. 新编中国革命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126.
苗春德.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晏阳初. 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90.
余永德. 农村教育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2.
魏风云. 乡村教育振兴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4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办学经验总结专号), 1958(S1): 1-5.
肖海涛. 中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0.
李庆刚. "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200.
张乐天. 新中国"前十七年"教育改革的遗产[J]. 复旦教育论坛, 2013(6): 12-16. doi: 10.3969/j.issn.1672-0059.2013.06.003
王慧. 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论[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60.
邬志辉. 中国农村教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334.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 (1993-02-13)[2021-10-04].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4.html.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1-11-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018-02-04)[2021-10-04].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l.
张乐天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10.
刘复兴, 曹宇新. 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教育振兴: 经验基础、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41-49.
何慧丽, 刘坤, 许珍珍. 弘农试验: 以乡土文化复育推动乡村振兴[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1(6): 110-1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EB/OL]. (2019-10-21)[2022-03-08].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10/3b91dee014e049bda4225a3cf68ea682.shtml.
蒋军成, 陈显友. 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人才成长的"五链"融合路径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3): 45-51.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21.03.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 未来可期——聚焦《"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举措[EB/OL]. (2021-12-08)[2022-03-08].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2/08/content_5659467.htm
余应鸿. 乡村教育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107-114.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1.
戴妍. 乡村教师的主体自觉及其培育[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92-102.
刘铁芳.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20.
袁利平, 姜嘉伟. 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69-83.
唐松林. 理想的寂灭与复燃: 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7):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