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 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G]//倪海曙. 中国语文的新生·拉丁化中国字运动二十年论文集.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9: 119. |
| 钱玄同, 陈独秀, 胡适. 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通信)[G]//张宝明. 《新青年》百年典藏: 3语言文学卷. 郑州: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9: 49. |
| 孙建伟. 黎锦熙汉字简化的理论与实践[J]. 汉字汉语研究, 2021(4): 62-71. doi: 10.3969/j.issn.2096-4986.2021.04.008 |
| 孙建伟. 钱玄同对汉字简化的理论阐述及实践推进[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3): 96-103. doi: 10.3969/j.issn.1001-5744.2021.03.015 |
| 崔明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J]. 史林, 2020(1): 181-196 |
| 赵蓉晖.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第2期[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6. |
| 杨伟东. 民国时期注音字母在教育领域的推行及其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J]. 教育史研究, 2021(2): 141-151. |
| 湛晓白. 现代文化转型视野下的汉字拼音化实践——以国语罗马字为中心的考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111-125. doi: 10.3969/j.issn.1002-0209.2021.05.013 |
| 童滢. 探究20世纪初期关于汉字改革的争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 8-10. doi: 10.3969/j.issn.1671-7864.2020.03.003 |
| 高玉. 汉字简化理由及其反思[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8(2): 42-73. |
| 时世平. 启蒙与现代中国文学语言变革[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 1-8. |
| 时世平. 中国近现代语言乌托邦的文化哲学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175-191. |
| 时世平. 章太炎的汉语言文学观[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2): 68-77. |
| 黄伯思. 东观余论[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63. |
| 祝帅. 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14. |
| 陈向向. "革命"与书法[D].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2018: 109. |
| 时世平. 从传统到现代的衍变——文言白话转型论[J]. 理论与现代化, 2013(5): 76-83. doi: 10.3969/j.issn.1003-1502.2013.05.013 |
| 卫恒. 四体书势[G]//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16. |
| 孙过庭. 书谱[G]//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126. |
| 孙建伟. 清末民国时期汉字简化运动的发生与发展[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 1-8. doi: 10.3969/j.issn.1001-5744.2020.01.002 |
| 彭砺志. 草书与近代汉字改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2): 150-157. |
| 汤胜天, 萧华. 王蘧常书法艺术解析[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57. |
| 郑孝胥. 郑孝胥日记: 第3册[M]. 劳祖德, 整理. 北京: 中华书局, 1993: 1538. |
| 刘梦溪.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601-602. |
| 钱玄同. 章草考序[M]//钱玄同文字音韵学论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1-82. |
| 陆丹林. 岭南书家黄秋湄氏: 云影秋词——王秋斋的治学[J]. 良友, 1937(125): 26. |
| 卓定谋. 章草考[M]. 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 |
| 李瑞清. 玉梅花盦临古各跋[G]//崔尔平. 明清书法论文选.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5: 1092. |
| 沙孟海. 近三百年的书学[M]//朱关田. 沙孟海论艺.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 17. |
| 陈昕. 民国时期章草书法文献研究基点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12): 82-84. doi: 10.3969/j.issn.1005-6610.2014.12.020 |
| 国立北平研究院. 国立北平研究院概况[M]. 北平: 国立北平研究院, 1933. |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M]. 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92. |
| 陈振濂. 中国现代书法史[M]. 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9. |
| 曹建, 徐海东, 张云霁, 等. 20世纪书法观念与书风嬗变[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 于右任. 标准草书[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3: 自序1. |
| 徐建融, 刘毅强. 海派书画文献汇编[G].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 598. |
| 元国霞. 民国章草书实用推广失败原因探析[C]//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8. |
| 吉德昌. 民国时期章草理论之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
| 南京求雨山高二适纪念馆, 姜堰高二适纪念馆. 高二适手札(典藏版)[M]. 尹树人, 黄惇, 庄希祖, 等注释.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3: 图版161. |
| 高二适.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
| 陈振濂. 章草起于"战国古文"说——简牍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J]. 书法研究, 2019(1): 5-25. |
| 沈曾植. 海日楼札丛: 海日楼题跋3[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411. |
| 李洪智. 汉代草书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96-198. |
| 张传官. 急就篇校理[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217. |
| 陆锡兴. 论汉代草书(代序)[M]//汉代简牍草字编.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9: 7. |
| 王秋湄. 章草辨异手册[M].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0. |
| 董忠. 试论王世镗《稿诀集字》、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得与失[J]. 书法, 2016(10): 121-126. |
| 唐吟方. 于右任与"标准草书"[J]. 青少年书法, 2005(16): 26-27. |
| 崔自默. 章草艺术[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71. |
| 张怀瓘. 书断[G]//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179. |
| 刘熙载. 艺概·书概[G]//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693. |
| 姜寿田. 民国书法思想史论[J]. 书法之友, 1998(1): 4-9. |
| 元国霞. 民国中期京津地区章草书研究[M]. 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8: 150. |
| 陈黎明. 《急就篇》用字初探[J]. 中国语文, 1996(6): 467-468. |
| 黄震云. 草书、汉字简化和国家文化繁荣[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51-63. |
| 贾明哲. 论出土古书迹对近现代章草创作表现手法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20(1): 154-161. |
| 梅墨生. 现代书画家批评[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102. |
| 寻鹏. 章草书形体演变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0: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