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亚. 一流本科教育重在回归大学之本[J]. 重庆高教研究, 2019(4): 84-87.
张诗亚. "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J].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 53-55.
张诗亚. 回归位育——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教育反思[J]. 社会科学家, 2009(9): 8-14.
戴圣. 礼记[M]. 陈澔, 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费孝通.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1): 37-51, 204-205.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M]. 甘阳,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潘乃谷. 潘光旦释"位育"[J]. 西北民族研究, 2000(1): 3-15.
王超, 田小红.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身份: 挑战与建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2): 66-75.
叶澜, 王枬. 教师发展: 在成己成人中创造教育新世界——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3): 1-11.
德内拉·梅多斯, 乔根·兰德斯, 丹尼斯·梅多斯. 增长的极限[M]. 李涛, 王智勇,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张诗亚. 论"师"[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3): 1-5.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缩印本.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3.
姬昌. 周易[M]. 杨天才, 张善文, 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张诗亚. 回归位育——教育行思录[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