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敏. 语法化的类别、特点及机制[J]. 当代修辞学, 2021(6): 1-14.
|
刘勰.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 黄叔琳, 注; 李详, 补注; 杨明照, 校注拾遗.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497.
|
应劭. 风俗通义校注[M]. 王利器, 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
许慎. 说文解字注[M]. 段玉裁, 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
安丰存, 安丰科. 汉语量词"匹"词源及语法化分析[J]. 东疆学刊, 2011(3): 106-110. doi: 10.3969/j.issn.1002-2007.2011.03.017
|
李建平. 先秦两汉量词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刘世儒. 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
|
王绍新. 隋唐五代量词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53.
|
游顺钊. 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J]. 中国语文, 1988(5): 361-365.
|
AIKHENVAID. Classifiers: a typology of noun categorization device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53.
|
郑奠, 麦梅翘.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G]. 北京: 中华书局, 1964: 95.
|
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9.
|
彭邦炯, 谢济, 马季凡. 甲骨文合集补编: 第6册[G].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9: 1833-1834.
|
蒋玉斌. 释甲骨文中与"匹"有关的两种形体[C]//杨荣祥, 胡敕瑞. 源远流长: 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143-152.
|
周忠兵. 甲骨文中几个从"丄(牡)"字的考辨[G]//中国文字研究: 第7辑.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139-143.
|
时兵. 关于《合补》9264的文字与语言学分析[G]//中国文字学报: 第5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62-69.
|
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释文[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麻爱民. 试论殷商时期汉语个体量词的有无[J]. 嘉应学院学报, 2011(3): 93-96. doi: 10.3969/j.issn.1006-642X.2011.03.020
|
何琳仪. 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1105.
|
李建平, 龙仕平. 量词"丙""两"的语源及其历时演变[J]. 古汉语研究, 2018(3): 32-38.
|
陈剑. 据郭店简释读西周金文一例[M]//甲骨金文考释论集.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 20-38.
|
丁福保. 说文解字诂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
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2版.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武汉: 崇文书局, 2010.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
何九盈, 王宁, 董琨. 辞源[M]. 3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
许慎. 说文解字[M]. 徐铉, 校定.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
李学勤. 字源[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2.
|
孟蓬生. 量词"丙(两、辆)"语源试探[C]. 石家庄: 第十三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阮元. 十三经注疏[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
孙机. 载驰载驱: 中国古代车马文化[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75.
|
杨宝成. 殷代车子的发现与复原[J]. 考古, 1984(6): 546-555.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34.
|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2710.
|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
张永言. 汉语外来语杂谈[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9(2): 86-97.
|
魏收. 魏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39.
|
沈约. 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2350.
|
郝懿行. 郝懿行集[M]. 济南: 齐鲁书社, 2010: 4254.
|
黄晖. 论衡校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733.
|
杨慎. 升庵全集[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7: 1083
|
刘昫.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399.
|
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209.
|
杜甫. 杜诗详注[M]. 仇兆鳌, 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2004.
|
罗贯中. 三遂平妖传[M]. 冯梦龙, 编; 刘紫栴, 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241.
|
刁晏斌. 现代汉语史[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34.
|
唐晋先. 现代文学作品中动物量词"匹"的泛化现象探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129-131.
|
罗泽宇. 量词"匹"特殊义项的生成与消亡——从日语对汉语影响的角度[G]//日本学研究: 第24辑.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5: 1-9.
|
陈绂. 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兼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M]//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论集.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14: 228-240.
|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712.
|
孙绪武. "狼"可以论"匹"吗[J]. 语文学习, 2011(1): 74-75.
|
邹贞. 也谈量词"匹"[J]. 语文学习, 2011(11): 74-76.
|
王瑟. 吐鲁番洋海墓地还有多少秘密[N]. 光明日报, 2019-06-12(9).
|
王筠. 说文解字句读[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508.
|
张显成, 李建平. 简帛量词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273.
|
陈伟. 秦简牍合集[壹][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
李学勤. 胡应姬鼎试释[G]//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第6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109-111.
|
李学勤. 胡应姬鼎再释[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4): 5-6.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殷周金文集成[G]. 修订增补本.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1505.
|
何建章. 战国策注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657.
|
王贻梁, 陈建敏. 穆天子传汇校集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143.
|
李建平. 隋唐五代量词研究[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6: 78.
|
李建平, 张显成. 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 148-159.
|
彭睿. 语法化理论的汉语视角[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