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0)[2021-06-0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
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2020-07-07)[2021-05-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
武秀霞. "劳动"离教育有多远?——关于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反思[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3): 114-121.
|
范涌峰.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24): 28-35. doi: 10.14121/j.cnki.1008-3855.2020.24.007
|
王飞, 徐继存.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2): 12-19.
|
李群, 魏雅平, 韩玉彬, 等. 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性实施策略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21(11): 30-33. doi: 10.3969/j.issn.1002-2384.2021.11.009
|
任平, 贺阳. 连通学校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桥梁——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及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9(8): 28-36. doi: 10.3969/j.issn.1007-8495.2019.08.004
|
胡佳新, 刘来兵. 回归生活力视域下的青年劳动教育[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1): 110-116.
|
ERICKSON H L. Stirring the head, heart, and soul: redef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Thousand Oaks: Corwin Press, 1995: 221-223.
|
OLSONJ K. Concept-Focused teaching: using big ideas to guide instruction in science[J]. Science and children, 2008(4): 45-49.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
教育部.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 (2022-04-08)[2022-11-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
朱德全, 熊晴. 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演进逻辑与重建理路[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6): 7-15.
|
余文森, 殷世东.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10): 92-101.
|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 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EB/OL]. (2020-07-16)[2021-04-1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7/t20200716_473089.html.
|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EB/OL]. (2020-12-14)[2021-05-24].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4/content_5569424.htm.
|
吕立杰. 大概念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实施[J]. 教育研究, 2020(10): 53-61.
|
劉徽, 徐玲玲, 滕梅芳. 大概念視角下的跨學科課程設計[J]. (中国台湾)課程研究, 2020(2): 21-48.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
刘徽. "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 教育研究, 2020(6): 64-77.
|
施良方. 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59.
|
冯永刚, 张茂聪. 哲学是课程研究与发展的基础——再论课程与哲学的关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82-86.
|
李刚, 吕立杰. 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 教育科学, 2020(5): 19-26.
|
李松林.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10): 56-6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350.
|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英国劳动教育重视生活技能培养[EB/OL]. (2020-08-04)[2021-01-01]. http://www.cssn.cn/skjj/skjj_jjjd/skjj_cgyy/202008/t20200804_5165471.shtml.
|
王洪晶, 曲铁华. 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渐进主义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4): 9-16.
|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2): 82-84.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394-395.
|
童宏亮. 生命幸福: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旨归及其行动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163-171.
|
李磊. 劳动伦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形态[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2): 31-3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759.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07-208.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51.
|
王泉泉, 刘霞, 陈子循, 等. 核心素养视域下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结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37-42.
|
夏明月. 现代社会伦理问题的困顿与突破——第2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 2012(8): 111-112.
|
田夏彪.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定位及路向审思[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142-150.
|
邓宗怡, 匡芳涛. 泰勒原理和凯洛夫教学论的比较——兼论课程论和教学论之间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53-57.
|
冯春艳, 陈旭远. 以大观念为中心的教学: 基本内涵、价值向度及设计路径[J]. 教育学报, 2021(3): 85-94.
|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74-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