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海, 张娅静. 表征与隐喻: 古代小说中的疾病叙事及其主题阐释[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43-156.
|
张艺. 后经典叙事学的疾病叙事学转向——以苏珊·桑塔格疾病叙事研究为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4): 21-28. doi: 10.3969/j.issn.1008-665X.2017.04.004
|
王韵秋. 阿特伍德疾病叙事中的医学话语批判[J]. 当代外国文学, 2020(3): 66-73.
|
蔡祎, 秦海涛. 创伤叙事、疾病叙事之比较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32-37. doi: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6.007
|
苏珊·桑塔格. 疾病的隐喻[M]. 程巍,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101.
|
郭棲庆, 蒋桂红.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疾病叙事研究——以《夜色温柔》为例[J]. 外国语文, 2016(5): 1-7. doi: 10.3969/j.issn.1674-6414.2016.05.001
|
李御娇. 新时期以来文学疾病叙事研究的历史演进与型式生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 139-144. doi: 10.3969/j.issn.1004-941X.2018.01.025
|
李御娇. 民间伦理观照下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161-168.
|
宫爱玲. 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
冯象. 法律与文学(《木腿正义: 法律与文学论集》代序)[J]. 北大法律评论, 1999(2): 687-711.
|
苏哲.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5): 44.
|
徐忠明, 温荣. 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述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162-174. doi: 10.3969/j.issn.1000-9639.2010.06.019
|
江燕青. 从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看法律与文学的关系[D]. 泉州: 华侨大学, 2018.
|
孙静蕊. 诗以为治: 《诗经》中的法意——兼论法律与文学的关联及其意义[J]. 社会中的法理, 2015(1): 241-296.
|
高燕. 叙事辅导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6): 46-50.
|
李明. 从叙事疗法到叙事实践——兼论后现代心理学的批判与重建[J]. 叙事医学, 2020(3): 156-157.
|
王中强. 叙事疗法: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1): 143-149.
|
刘婕. 寻找替代故事: 从叙事疗法理论看《无名的女人》[J]. 写作, 2021(4): 65-71.
|
魏源. 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J]. 台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78-82.
|
迈克尔·怀特.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 修订版. 李明, 曹杏娥, 党静雯,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9: 64-65.
|
汤雪. 直面惨淡的人生——谈《窦娥冤》的悲剧性[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3): 48-49.
|
强世功. 文学中的法律: 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J]. 比较法研究, 1996(1): 29-43.
|
徐昕. 诗性正义[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1: 171.
|
徐昕. 正义的想象: 文学中的司法[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55.
|
王蓉蓉. 《赎罪》中的创伤书写和叙事治疗[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7.
|
梁治平. 法意与人情[J]. 行政法制, 2001(2): 40.
|
刘星. 司法决疑与"故事文学"利用——以《威尼斯商人》为样本[J]. 清华法学, 2008(3): 14-30.
|
喻小晶. 21世纪以来的《十五贯》研究综述[J]. 中文论坛, 2019(1): 64-72.
|
帅晨晨. 浅析三部影视作品的"越狱"情节——从《基督山伯爵》、《肖申克的救赎》到《越狱》[J]. 电影评介, 2011(8): 61-63.
|
韦文华.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的人道主义思想解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1): 210-212.
|
邹涛, 赵娟. 伊萨克·迪内森作品中的创伤体验与叙事治疗[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2): 63-67.
|
杜荣. 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重生与《复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4): 27-29.
|
吕红兰. 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之路[J]. 电影文学, 2012(6): 122-123.
|
姜宇辉. 诅咒、感染与救赎——晚近中国电影中的疾病叙事和隐喻[J]. 电影艺术, 2020(3): 34-41.
|
贺志朴.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叙事学分析[J]. 保定学院学报, 2018(2): 74-76.
|
苏力. 为什么未老先衰?——"法律与文学"在当代中国[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5): 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