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EB/OL]. (2021-12-04)[2022-11-10]. 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17206/1717206.htm.
林尚立. 基层群众自治: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J]. 政治学研究, 1999(4): 47-53.
郑杭生, 黄家亮.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J]. 东岳论丛, 2012(1): 23-29.
侯利文. 去行政化的悖论: 被困的居委会及其解困的路径[J]. 社会主义研究, 2018(2): 110-116.
许宝君, 陈伟东. 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J]. 城市问题, 2017(6): 83-89.
张雪霖, 王德福.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1): 32-38.
刘太刚, 刘开君. 居委会"去行政化": 错误理论误导下的"骑士战风车"——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广义社会组织论的逻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118-125.
张庆贺. "行政激活治理": 社区行政化的新阐释[J]. 求索, 2021(5): 110-118.
徐勇, 贺磊. 培育自治: 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探索[J]. 东南学术, 2014(5): 33-39.
唐晓勇, 张建东. 城市社区"微治理"与社区人际互动模式转向[J]. 社会科学, 2018(10): 79-90.
梁贤艳, 江立华. 自治单元下沉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微自治"研究——以J小区从"点断"到"全覆盖"自治的内生探索为例[J]. 学习与实践, 2017(8): 98-105.
许宝君.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单元重构——兼对"自治单元下沉"论的反思[J]. 东南学术, 2021(1): 95-105.
程同顺, 魏莉. 微治理: 城市社区双维治理困境的回应路径[J]. 江海学刊, 2017(6): 123-131.
吴晓林. 房权政治: 中国城市社区的业主维权[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236-239.
贺雪峰. 村级治理的变迁、困境与出路[J]. 思想战线, 2020(4): 129-136.
王德福. 业主自治的困境及其超越[J]. 求索, 2019(3): 88-96.
潘维. 信仰人民: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149.
盛智明. 从小区到社区: 城市业主行动及其结果[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71.
王德福. 业主自治中积极分子的激励困境及其超越[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7): 77-86.
肖滨. 让公民直面"res publica"——当代共和主义塑造积极公民的战略性选择[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6): 47-55.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 余逊达, 陈旭东,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197.
罗家德, 孙瑜, 谢朝霞, 等. 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0): 86-101.
贺雪峰. 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 探索与争鸣, 2017(12): 71-76.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98.
孙立平.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5): 83-96.
吕德文. 边缘地带的治理[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116.
刘太刚. 心灵治理: 公共管理学的新边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和传统中国心灵治理范式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10): 61-67.
文军, 高艺多. 社区情感治理: 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28-36.
杜鹏. 土地陷阱: 社区治理转型的空间逻辑与调控机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47-57.
王德福. 社区治理现代化: 功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 学习与实践, 2019(7): 88-97.
张海柱, 陈小玉, 袁慧赟. 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特征与动因——基于"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12—2021)的多案例文本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