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1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鲁品越. 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虚无化——兼论学习与研究经典著作的学风[J]. 河北学刊, 2019(1): 37-44.
|
李佃来.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开创了政治哲学的传统[J]. 江海学刊, 2016(6): 42-51.
|
王岩.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 江海学刊, 2000(4): 108-113. doi: 10.3969/j.issn.1000-856X.2000.04.021
|
侯小丰.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探析[J]. 浙江学刊, 2017(6): 113-122.
|
卞绍斌.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解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37-40.
|
王公龙.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8(6): 8-13.
|
卜祥记, 赵得生. "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划界及其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1): 21-32.
|
邓建宏. 论新旧唯物主义与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J]. 河南社会科学, 1997(2): 30-33.
|
马拥军. 作为"非哲学"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纲领——与鲁品越教授商榷[J]. 河北学刊, 2018(4): 196-202.
|
周敦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2): 1-6.
|
姜喜咏.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J]. 兰州学刊, 2006(5): 4-5.
|
鲁品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基本纲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化新解[J]. 河北学刊, 2018(1): 1-7.
|
毕秋. "市民社会"就是"资产阶级社会"吗?——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再解读[J]. 湖南社会科学, 2020(2): 18-23.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46.
|
高超. 现代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5): 105-111.
|
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上卷[M]. 何兆武, 李约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11.
|
张一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结构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1999(4): 9-14.
|
黄学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核心主题、思想逻辑和基本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 36-46.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45.
|
科尔纽. 马克思恩格斯传: 第3卷[M]. 管士滨,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 157.
|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
黄学胜. 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三重视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27-35.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57.
|
李蕙岚, 孙道进. 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38-45.
|
黄学胜, 吴一帆. 在自然与历史之间: 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态度的早晚期转变[J]. 宁夏社会科学, 2021(1): 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