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发莹. 高原山地规模化散养生态鸡舍建设技术[J]. 吉林畜牧兽医, 2019, 40(2): 33-34.
李成成, 李晓林. 科技小院: 新时代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新模式[J]. 民主与科学, 2019(4): 20-22. doi: 10.3969/j.issn.1003-0026.2019.04.006
马静, 赵桂荣, 王全九.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 青年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0(4): 41-43.
张军伟, 阮小云. 彰显轻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 2019(5): 10-15, 20. doi: 10.3969/j.issn.1673-1352.2019.05.003
唐振福. 关于构建开放式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3): 23-26. doi: 10.3969/j.issn.1001-960X.2013.03.007
李婷婷, 吴彩娥, 范龚健. "双一流"背景下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化培养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5): 69-70.
周鲜成, 吕阳.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 科教导刊, 2020(28): 10-12.
翟小蒙. 双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J]. 山西青年, 2021(10): 73-74.
于佳宾. 对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33(10): 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3-2614.2015.10.031
李立芹, 王西瑶, 杨世民, 等. "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14): 1-29.
孟令奎. 论硕士生专业实践与就业实习[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2): 54-59.
马健生, 陈玥. 专业学位教育中学术能力培养的错位问题检视[J]. 教育研究, 2015, 36(7): 40-48.
马艳宁, 武秀萍, 李冰.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 30(3): 307-311.
吴霞, 张文英.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96): 156-157.
张宏彦, 李晓林, 王冲. 科技小院: 破解"三农"难题的曲周探索[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李冬霞. 释放服务主体农业科技服务动能助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 蔬菜, 2022(2): 1-12.
董秀华. 科技小院承载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使命[EB/OL]. (2022-03-30)[2022-07-01]. https://www.workercn.cn/c/2022-03-30/6782133.shtml.
李飞, 李发弟. 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三段制"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以兰州大学为例[J]. 草业科学, 2021, 38(2): 393-398.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6): 3208-3218.
刘新敏, 唐颖, 李振轮, 等.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7(5): 115-122.
曹亮, 张玉先, 赵蕊, 等. 农业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28(9): 168-170.
马会, 康忠琳, 胡航. 意志力: 合作意识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6): 23-36.
赵琪. 乡村振兴战略浅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3): 42-43.
赵春燕.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动物保健, 2021, 23(7): 52-53.
谢晓佳, 康芳灵, 严延冬, 等. 科技小院模式助力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6(3):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