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 翟博. 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黄友初. 教师专业素养: 内涵、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J]. 教育科学, 2019, 35(3): 27-34.
彭温豪博.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9(27): 56-59.
胡德鑫. 论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意蕴、制度困境与未来进路[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4): 18-23. doi: 10.3969/j.issn.1009-718X.2021.04.004
左浩德, 裴昌根.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概念构建及测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173-180. doi: 10.3969/j.issn.1004-9142.2017.04.021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 41-46, 72.
方勤华. 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框架初步建构[J]. 数学教育学报, 2012, 21(3): 79-82.
朱立明, 马振, 冯用军. 我国教师专业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2): 80-87.
丁锐, 马云鹏. 小学数学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表现的比较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14, 26(6): 47-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 1号)[EB/OL]. [2022-09-18]. http://www.moe.gov.cn/sre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167343.html, 2010-07-29/2017-02-22.
吴琼, 饶从满, 高夯. 高中数学教师生涯发展阶段: 教学能力的视角[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 29(6): 73-80.
李家清, 冯士季. 论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机理[J]. 教师教育研究, 2013, 25(6): 41-46.
申继亮, 辛涛. 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1): 67-75.
金美月, 郭艳敏, 代枫. 数学教师信念研究综述[J].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1): 25-30.
张侨平, 黄毅英, 林智中. 中国内地数学信念研究的综述[J].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6): 16-22.
脱中菲. 小学数学教师信念结构及特征的个案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DEPAEPE F, VERSCHAFFEL L, STAR J. Expertis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Expertise in Mathematics: Bridg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structional Quality[J]. ZDM, 2020, 52(2): 179-192.
张廷艳. 对数学教育人文性的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6): 68-72.
曹璇, 孟泓沁, 王旭. 高一学生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8): 138-142.
吴宝锁, 张慧, 屈廖健. 新教改背景下的师生共同体构建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12): 154-161.
裴昌根, 闻熠.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数学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4):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