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 高炉炉墙三维传热模型温度场计算软件的开发[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1.
祝晶, 刘星岚, 谢成康. 圆柱体温度稳定的一种新方法[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5): 45-50.
石春花, 周晋阳, 苏晋. 脉冲激光场中金微粒表面温度的探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5): 52-58.
何勇军, 周庭燕, 马朝科. 单层AlN类石墨烯材料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5): 58-63.
高君华, 刘炜. 石墨烯蓄热和传热性能热稳定性随温度变化规律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1): 52-59.
马磊, 李长生, 郭杰荣. 不同温度下Ni_3Al中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的原子模拟[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7): 55-61.
白音. 大空间钢结构火灾下受力性能与抗火计算方法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8.
张中宇. 大跨度索穹顶结构耐火性能数值模拟与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8.
杨威, 刘鑫, 张建奇, 等. 冷却塔表面温度场的理论计算[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06): 756-760.
王银志. 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6.
VNAL H 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Plate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989, 32(10): 1917-1926.
HUSSEIN K J.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or a Solid Sphere Subjected to a Uniform Heat Gene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7, 168(2): 30-37.
高仲仪. 用电热类比法解导热系数随温度而变的导热问题[J]. 航空学报, 1965(4): 50-60.
严治军. 火灾建筑的热传导解析[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7, 19(5): 107-111, 130.
魏光坪. 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89, 24(4): 90-97.
康为江. 钢筋混凝土箱梁日照温度效应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01.
彭友松. 混凝土桥梁结构日照温度效应理论及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李国强, 殷颖智, 蒋首超. 火灾下组合楼板的温度场分析[J]. 工业建筑, 1999, 29(12): 47-49, 43.
胡克旭, 徐朝晖. 火灾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温度场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9(6): 644-647.
克罗夫特, 利利. 传热的有限差分方程计算[M]. 张凤禄, 译.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2: 9-10, 62-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