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涛. "她"字的文化史: 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1.
|
叶澜, 王枬. 教师发展: 在成己成人中创造教育新世界——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3): 1-11.
|
西蒙·波娃. 第二性——女人[M]. 桑竹影, 南珊, 译.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23.
|
马克思. 致路德维希·库格曼(1868年12月12日)[M]//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0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99.
|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3.
|
高峰. 王枬: 以女性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类文明[N]. 中国妇女报, 2014-01-10(1).
|
"两纲"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出炉, 为中国女性点赞![EB/OL]. (2021-12-21)[2022-08-03].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5942617.
|
霍建美. 陈宏谋的家庭教育与其教育思想浅谈[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9): 209.
|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选集: 第2卷[M]. 戴行福, 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35.
|
伊曼努尔·康德. 论教育学[M]. 赵鹏, 何兆武,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
|
艾丰. 解读"她力量"[EB/OL]. (2012-03-01)[2022-10-08]. http://union.brandcn.com/lianmengdongtai/120301_312596.html.
|
廖衡. 论玛格丽特·福勒《十九世纪妇女》中的女性形象[J]. 南昌高专学报, 2010(5): 33-34. doi: 10.3969/j.issn.1008-7354.2010.05.015
|
杨睿. 教师职业中的性别不平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1): 155-158.
|
全国女性教师大数据: 小学高达68%, 中学女教师超300万人![EB/OL]. (2019-09-07)[2022-10-08]. https://page.om.qq.com/page/OTv6nvob7Yjcjlf6ZxB9hrcQ0.
|
荆建华. 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4): 36-37, 35.
|
张惠, 廖其发.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J]. 外国教育研究, 2007(9): 74-76.
|
埃托奥, 布里奇斯. 女性心理学[M]. 苏彦捷, 等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2.
|
内尔·诺丁斯.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 于天龙,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4.
|
[佚名]. 女性教师的身份自觉与教育自觉[J]. 今日教育, 2020(3): 40.
|
扬子晚报. 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超过500万[EB/OL]. (2006-07-29)[2022-08-04]. http://news.sina.com.cn/o/2006-07-29/12379601909s.shtml.
|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女性贫困[M]. 李颖,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中国青年报. 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调查报告显示六大压力困扰贫困女大学生[EB/OL]. (2004-08-31)[2022-08-04]. http://news.cufe.edu.cn/info/1003/36761.htm.
|
王枬, 罗元. 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C]//[佚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408-413.
|
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 (2015-09-28)[2023-01-0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8/c_128272780.htm.
|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EB/OL]. (2015-09-09)[2022-07-2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9/c_1116512910.htm.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 (2014-03-16)[2022-07-27].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
|
王枬, 刘璐. 城镇化背景下女教师的生存境遇与专业发展——基于华南地区一名女教师的叙事研究[J]. 教师发展研究, 2019(4): 108-1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评估等有关情况[EB/OL]. (2020-09-04)[2022-10-08].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04/content_5540526.htm.
|
李跃雪. 特岗教师视角下特岗计划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以静乐县和东乡县为例[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1-52.
|
邬志辉, 李跃雪. 特岗教师吸引力有多大[N]. 光明日报, 2015-09-10(15).
|
王枬, 张诗颖. 特岗教师: 职业跳板?——关于西部Y省女特岗教师小婧离职的叙事研究[J]. 教师发展研究, 2021(3): 53-61.
|
郑新蓉, 王成龙, 熊和妮. 他们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历程中最特别的一群人——中国新生代乡村教师调查[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5(10): 32-35.
|
姚岩. 乡村教师队伍女性化及其社会地位再生产——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例[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5): 51-5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EB/OL]. (2021-04-29)[2022-07-27].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104/8777a961929c4757935ed2826ba967fd.shtml.
|
余应鸿.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J]. 探索, 2018(3): 170-177.
|
黄巨臣. "后脱贫时代"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如何深入——一个资源配置视角的分析框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5): 51-59.
|
马文武, 杨少垒, 韩文龙. 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实证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 2018(2): 13-23.
|
王枬, 王兴洲. 直面新时代: 唤醒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J]. 中小学管理, 2022(9): 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