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iculum for the compulsory school, preschool class and school-age educare (revised 2018)[EB/OL]. (2022-08-30)[2022-12-23]. http://www.skolverket.se/laroplaner-amnen-och-kurser/grundskoleutbildning/grundskola/grundskola2000/subjectkursinfo.htm?tos=GR2000&subjectCode=MU.
|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2014[EB/OL]. (2014)[2022-12-23]. https://www.ellibs.com/book/9789521362590/national-core-curriculum-for-basic-education-2014.
|
Kernlehrplan für die sekundarstufe I gymnasium in nordrhein-Westfalen Physik[EB/OL]. (2019-06-23)[2022-12-23]. https://www.schulentwicklung.nrw.de/lehrplaene/lehrplan/208/g9_ph_klp_%203411_2019_06_23.pdf.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初中物理(科学)课程标准国际比较报告[Z]. 2019.
|
周红霞. 2030年教育: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仁川宣言》[J]. 世界教育信息, 2015(14): 35-38.
|
徐莉, 王默, 程换弟. 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6): 16-25.
|
OEC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R/OL]. (2018-04-05)[2020-12-01]. http://www.oecd.org/education/2030/E2030%20Position%20Paper%20(05.04.2018).pdf.
|
曾再平, 孟鸿伟. OECD面向2030的课程图谱分析[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7): 27-33.
|
廖伯琴, 赵亮. 从"OECD学习框架2030"的能力指标视角谈我国义教物理课程发展[J]. 物理教学探讨, 2021(5): 1-4.
|
廖伯琴, 王俊民. 基于OECD"学习框架2030"的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图谱分析[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 11-18.
|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6.
|
辛涛, 贾瑜. 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关键问题[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年(7):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 人民教育出版, 2018: 4-5.
|
廖伯琴, 李洪俊, 李晓岩.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J]. 全球教育展望, 2019(9): 77-88.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调研报告[Z].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7.
|
余文森.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1): 11-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夏征农, 陈至立. 辞海[M]. 6版, 彩图本.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
小川仁志. 完全解读哲学用语事典[M]. 郑晓兰, 译.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54.
|
卡尔·G·亨普尔. 自然科学的哲学[M]. 张华夏,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74.
|
廖伯琴. 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4.
|
廖伯琴. 提炼核心素养, 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 2022(10): 46-52.
|
齐磊磊, 张华夏. 论模型——它的概念、分类与评价标准[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8(3): 16-21.
|
胡卫平, 韩琴, 严文法.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
廖伯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56.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及校外教育处.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 罗星凯, 李萍昌, 吴娴, 等,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
卡尔·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 科学知识的增长[M]. 傅季重, 纪树立, 周昌忠, 等,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318.
|
卡尔·波普尔. 客观知识: 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 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等,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75.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 戢守志, 译,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 200.
|
McCOMAS W F, AIMAZROA H. 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science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J]. Science & Education, 1998(7): 511-532.
|
杨建邺. 物理学之美[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