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2).
|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EB/OL]. (2019-11-07)[2022-10-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911/t20191107_407332.html.
|
林克松, 朱德全. "中国语境"职业教育公平治理的话语体系——批判与诠释的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71-76.
|
刘旭东. 构建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基本理论话语体系——胡德海先生教育学思想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5): 14-20. doi: 10.3969/j.issn.1674-5779.2016.05.003
|
谭维智. 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18 (11): 25-33.
|
孙元涛. 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觉与话语体系建构[J]. 教育研究, 2018 (12): 30-39.
|
刘楠. 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自觉与话语体系构建[J]. 学术探索, 2021(6) : 127-131.
|
吴晓蓉, 张晓文. 构建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本土化省思[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10) : 203-209.
|
丁钢, 侯怀银, 谭维智, 等. 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问题与路径[J]. 基础教育, 2021 (1): 13-39.
|
冯建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逻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 : 20-29.
|
朱宗顺.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3): 46-50.
|
卢清. 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1.
|
王春燕.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
刘小红.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基于课程文本的分析[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3.
|
杨敏, 田景正. 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及其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1): 56-59.
|
范晓东, 郭彤彤. 建国70年学前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基于间断均衡模型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24): 61-67.
|
蒋雅俊.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8): 33-40.
|
董海军, 刘海云.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式变迁及转型发展——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 学习与实践, 2021(8): 125-133.
|
常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议题演变、问题与调整的思考——基于威廉·N·邓恩政策分析结构模型的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2): 70-74.
|
吕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的动力变迁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2): 45-50.
|
卢乐山口述历史: 我与幼儿教育[M]. 卢乐山, 口述; 罗容海, 整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赵寄石口述史: 幼儿教育和我[M]. 赵寄石, 口述; 幼教名特教师生命成长刻痕研究项目组, 整理.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李召存, 王楠, 徐昭媛. 我国学前教育史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4): 53-61.
|
"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讨会暨《学前教育研究》组稿会"纪要[J]. 学前教育研究, 1995(1): 52-54.
|
刘焱.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1996(4): 1-3.
|
刘晓东. 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路向[J]. 教育学报, 2010(5): 43-49.
|
姜勇. 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1): 7-9.
|
姜勇, 邓素文. 本土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文化转向[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4): 11-14.
|
王焕勋. 实用教育大词典[Z].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38.
|
熊明安, 曾成平, 黄培松, 等. 教育学名词浅释[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 253.
|
唐淑, 寇崇玲. 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续)[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12): 19-20.
|
邱椿, 孟真. 通信: 致胡适之先生[J]. 独立评论, 1932(7): 17-23.
|
陈序经. 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M] //余定邦, 牛军凯. 陈序经文集.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156.
|
陶行知.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M]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陶行知全集: 第1卷.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619.
|
张斌贤, 楼世洲. 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研究(1949—2009)[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452.
|
杨念群. "道统"的坍塌[J]. 读书, 2008(11): 27-34.
|
李辉. 普遍论抑或相对论: 中国学前教育改革之文化学反思[C]//朱家雄. 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3-63.
|
于述胜, 毕苑, 娄岙菲, 等.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J]. 教育研究, 2005(12): 3-10.
|
陈来. 历史自觉和文化主体[J]. 读书, 2008(5): 68-75.
|
邓宏琴. 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J]. 读书, 2008(12): 41-47.
|
华爱华. 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文化观照[J]. 社会科学, 2007 (10): 87-95.
|
叶启政.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5.
|
夏中义. 九谒先哲书[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0: 2.
|
陶东风. 学术体制与学术创新[J]. 南方文坛, 2001(1): 32-45.
|
安富海. 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研究的困境及超越[J]. 教育研究, 2019(4) : 50-57.
|
张忠华. 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6): 86-92.
|
项贤明. 教育: 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 32-41.
|
于泽元. 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方法论论纲[J]. 教育研究, 2010(5): 3-10.
|
斯特. 教育理论[C]//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484.
|
闫安.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N]. 内蒙古日报, 2018-05-21(9).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砥砺十年路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就[EB/OL]. (2022-04-26)[2022-01-14].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05/sfcl/202204/t20220426_621796.html.
|
HONG X M, ZHANG M Z, LIU Q Q, et al. Preschool education demand in China by 2035: a prediction analysis[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2(3) : 391-406.
|
YANG J, ZHANG B B, ZHAO Y, et al. 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 toward 2035: views of key policy experts[J].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2022(2) : 345-367.
|
SU Y F, RAO N, SUN J, et al. Preschool quality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China[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21, 56 : 15-26.
|
李君如. 邓小平理论研究(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95.
|
梅仲荪.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讨会简述[J]. 上海教育科研, 1995(4): : 25-26.
|
冯晓霞.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J]. 学前教育, 1996(9) : 4-6.
|
杜利娟. 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道"与"术"——第三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述[J]. 理论视野, 2020 (11): 109-112.
|
于述胜. 也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意识"——基于教育研究的理论思考[J]. 教育研究, 2012(1) : 53-58.
|
郑宏. 试论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对独立性[J]. 上海高教研究, 1993 (3): 42-43.
|
黄书光. 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1.
|
裴娣娜. 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682.
|
叶启政.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9.
|
邓晓芒.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11.
|
胡军良.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9): 3-7.
|
余凯, 杨烁. 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问题与方法变革: 一个技术倡议[J]. 教育学报, 2020(5): 36-42.
|
陈丽, 徐亚倩. "互联网+教育"研究的十大学术新命题[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11): 5-12.
|
胡承槐.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7): 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