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建立——断代、分期、下限问题漫议[J]. 文艺争鸣, 2021(2): 42-43.
周海波. 文学性的焦虑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撰述问题[J]. 东方论坛, 2022(4): 1-13.
王哲甫.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M]. 北京: 景山书社, 1933.
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当代文学史稿[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2: 863-865.
曹文轩.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308-325.
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16-220.
朱晓进, 李玮, 何平, 等.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569-572.
魏建, 吕周聚. 中国现代文学新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82-85.
刘勇, 李怡.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949): 第4卷[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
高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403-446.
丁帆. 中国新文学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吴翔宇. 边界、跨域与融通——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一体化"的发生学考察[J]. 文学评论, 2020(1): 139-147.
朱自强.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三种方法[J]. 中国文学批评, 2022(2): 85-92.
王泉根. 20世纪初叶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2): 169-188.
李利芳. 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论纲要[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5): 118-131.
周作人. 儿童的文学[M]//周作人散文全集: 第2卷.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272-273.
唐小圃. 一个童话作家[J]. 小说世界. 1924(5): 1-13.
班马. 当代儿童文学观念几题[N]. 文艺报, 1987-01-24(6).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26-327.
吴翔宇. 作为"方法"的神话——论中国儿童文学对神话资源的化用与限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5): 145-155.
刘绪源. 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 9.
张永健.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M]. 沈阳: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31.
姜淑芹. 奇幻小说文类探源与中国玄幻武侠小说定位问题[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198-208.
孙建江. 本位·品种·新人新作——儿童文学创作季评[J]. 儿童文学研究, 1997(1): 50-53.
眉睫. 关于"泛儿童文学"[N]. 文学报, 2015-07-23(9).
刘绪源. 也谈"泛儿童文学"——读眉睫《丰子恺札记》有感[N]. 文学报, 2016-05-26(9).
汤拥华. 重构文学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理论问题[J]. 扬子江评论, 2015(6): 56-64.
吴翔宇. 中国儿童文学语言本体论: 问题、畛域与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4): 1-11.
张国龙. 中国儿童文学文体研究的状貌、问题和方法[J]. 中国文学批评, 2022(2): 77-84.
吴翔宇. 中国儿童小说文体现代化的生成机制与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 2022(10): 36-43.
王泉根. 高扬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旗帜[N]. 文艺报, 2004-03-16(2).
刘俐俐. "以美均衡真善"的儿童文学价值观念[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1): 166-172.
任大霖. 我的儿童文学观[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5: 5-6.
鲁兵. 我国儿童文学遗产的范围[G]//蒋风.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一).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09: 527-528.
杜传坤. 转变立场还是思维方式?——再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本位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 36-43.
王尧. 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过渡状态"——以1975—1983年为中心[J]. 文学评论, 2013(4): 5-16.
吴翔宇. 跨学科拓展与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化的演进[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3): 175-182.
上笙一郎. 儿童文学引论[M]. 郎樱, 徐效民, 译. 成都: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3: 199.
朱自强. 朱自强学术文集(2): 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 南昌: 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 2015: 194.
罗岗. 危机时刻的文化想像[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 26.
班马.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M]. 武汉: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 25.
洪子诚. 问题与方法: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3-4.
李杨. 边界与危机: "当代文学史"漫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5): 82-96.
杨义. 新文学开创史的自我证明——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所作导言[J]. 文艺研究, 1999(5): 62-72.
蔡元培. 《开先报》叙例[M]//蔡元培全集: 第1卷.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68.
胡适. 我的信仰[M]//胡适文集: 第1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8.
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M]//李大钊文集: 下册.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165.
周作人. 思想革命[M]//周作人散文全集: 第2卷.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133.
雷·韦勒克, 奥·沃伦. 文学理论[M]. 刘象愚, 等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4: 155.
吴翔宇. 思想资源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27-136.
茅盾. 《小说月报》改革宣言[M]//茅盾全集: 第18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57.
林语堂. 论现代批评的职务[M]//林语堂全集: 第13卷. 北京: 群言出版社, 2010: 123.
吴翔宇. 百年中国文学视域下儿童文学批评的问题、结构与方法[J]. 河北学刊, 2023(1): 100-108.
郭沫若. 儿童文学之管见[J]. 民铎, 1921(4): 1-9.
李长之. 谈选本[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0(5): 52-54.
周作人. 《儿童文学小论》序[M]//周作人散文全集: 第6卷.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17.
赵景深. 《儿童文学小论》参考书[M]. 上海: 儿童书局, 1933: 1.
周晓. 《儿童文学选刊》十二年[J]. 儿童文学选刊, 1993(1): 46-48.
发刊的话[J]. 儿童文学选刊, 1981(1): 2.
冰心. 我衷心欢迎《儿童文学选刊》的出版[J]. 儿童文学选刊, 1982(1): 2.
程光炜. 文学史的兴起[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 5.
方卫平. 从"事件的历史"到"述说的历史"——关于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点思考[J]. 南方文坛, 2012(3): 44-47.
高玉. 无法企及的客观与真实——重思文学史写作及评价的标准问题[J]. 文艺研究, 2016(5): 53-60.
乔国强. 阐释: 文学史叙述的一种基本动力[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1-9.
陈平原.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27.
钱理群. 文体与风格的多种实验——四十年代小说研读札记[J]. 文学评论, 1997(5): 49-60.
金莉莉. 儿童与大众: 左翼文学的另一种叙事路径——以张天翼的儿童书写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11): 231-243.
吴秀明. 当代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复杂性书写——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J]. 浙江社会科学, 2020(12): 127-137.
胡适. 白话文学史[M]//胡适文集: 第8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39.
周作人. 神话的辩护[M]//周作人散文全集: 第3卷.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332.
王本朝.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对象、理念及方法[J]. 甘肃社会科学, 2020(5): 14-21.
温儒敏. 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N]. 中华读书报, 2001-10-31(10).
吴翔宇.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的依据、路径与反思[J]. 学术月刊, 2020(7): 146-154.
胡适. 论短篇小说[M]//胡适文集: 第2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05.
孙俍工. 小说作法讲义[M]. 郑州: 文心出版社, 2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