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陆天赞. 引力和网络: 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15(2): 31-39.
甄峰, 徐海贤, 朱传耿. 创新地理学——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学科[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 20(1): 9-11, 18.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01.01.003
陈嘉平, 黄慧明, 陈晓明. 基于空间网格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以广州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9): 84-90.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18.09.012
涂建军, 徐桂萍, 姜莉, 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空间网络特征[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 12-2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1.002
刘大均, 陈君子. 成渝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空间与区域差异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12): 112-119. doi: 10.13718/j.cnki.xsxb.2020.12.017
香林, 戴靓, 朱禧惠, 等. 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等级性与区域性演化——以合著科研论文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1): 25-31.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21.01.004
徐艳, 黎明. 基于新浪微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6): 43-49.
马海涛. 知识流动空间的城市关系建构与创新网络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4): 708-721.
MATTHIESSEN C W, SCHWARZ A W, FIND S. The Top-Level Global Research System, 1997-99: Centres, Networks and Nodality. An Analysis Based on Bibliometric Indicators[J]. Urban Studies, 2002, 39(5-6): 903-927. doi: 10.1080/00420980220128372
CAO X Z, ZENG G, LIN L, et al.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ximity Mechanism of Intercity Innovation Networks: A Case of 290 Cities in China[J]. COMPLEXITY, 2021(1): 5538872.
桂钦昌, 杜德斌, 刘承良, 等. 全球城市知识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1, 40(5): 1320-1337.
周灿, 曾刚, 曹贤忠.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297-1308.
RIBEIRO L C, KRUSS G, BRITTO G,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Unveiling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as Clues to Cross Border Knowledge Flows [J]. Scientometrics, 2014, 101(1): 61-83. doi: 10.1007/s11192-014-1351-2
吴素春, 聂鸣. 以创新型城市为主导的区域科研合作网络研究——以湖北省论文合著数据为例[J]. 情报杂志, 2013, 32(8): 125-131.
李建成, 王庆喜, 唐根年. 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网络动态演化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2): 189-197.
许培源, 吴贵华.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兼论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地位[J]. 中国软科学, 2019(5): 68-79.
高爽, 王少剑, 王泽宏.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J]. 热带地理, 2019, 39(5): 678-688.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等.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7): 795-805.
刘军. 整体网分析讲义: 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 上海: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王方方, 杨焕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110-120, 191.
吕丹, 王等. "成渝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及其协同创新发展[J]. 中国软科学, 2020(11): 154-161.
游小珺. 多维邻近视角下美国高校科研合作的空间演化与动力机制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宋潇.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合作创新特征与网络结构演化[J]. 软科学, 2021, 35(4): 61-67.
王方方, 李香桃.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机制及协同发展——基于高铁网络数据[J]. 城市问题, 2020(1): 43-52.
周勇, 汤娜. 外溢效应与攀比效应对城市地价空间关联的影响[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 35(2): 111-119.
邵璇璇, 姚永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网络特征及其影响机制[J]. 城市问题, 2019(10): 15-26.
王庆喜, 胡志学. 多维邻近下浙江城市创新网络演化及其机制研究[J]. 地理科学, 2021, 41(8): 1380-1388.
周锐波, 邱奕锋, 胡耀宗.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邻近性机制[J]. 经济地理, 2021, 41(5): 1-10.
陈清怡, 千庆兰, 姚作林. 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及其网络结构演化[J]. 经济地理, 2021, 41(4): 38-47.
邱坚坚, 刘毅华, 陈浩然, 等. 流空间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网络格局——基于信息流与交通流的对比分析[J]. 经济地理, 2019, 39(6): 7-15.
曹湛, 彭震伟. 中国三大城市群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J]. 城乡规划, 2021(5): 50-61.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等. 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邻近性机制[J]. 资源科学, 2022, 44(7): 1494-1505.
曹湛, 戴靓, 杨宇, 等. 基于"蜂鸣—管道"模型的中国城市知识合作模式及其对知识产出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2, 77(4): 96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