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跃.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J]. 社会科学研究, 2007(4): 151-154.
李学昌, 董建波. 20世纪上半叶杭县迎神赛会衰落因素浅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49-53. doi: 10.3969/j.issn.1000-5579.2007.05.008
艾萍. 民国禁止迎神赛会论析——以上海为个案[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5): 216-221.
何善蒙, 卢涵. "迎神赛会"还是"普通烧香"?——从民国杭州三台山东岳庙会事件看政治社会变迁中的民间信仰[J]. 人文宗教研究, 2015(2): 95-130.
郁喆隽. 神明与市民: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210-248.
NEDOSTUP R. Superstitious regimes: relig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modernity[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4-16.
徐跃.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及由此产生的僧俗纠纷[J]. 近代史研究, 2008(5): 73-88.
徐跃. 清末地方学务诉讼及其解决方式——以清末四川地方捐施诉讼为个案的探讨[J]. 近代史研究, 2011(5): 61-73.
付海晏. 革命、法律与庙产——民国北平铁山寺案研究[J]. 历史研究, 2009(3): 105-120.
康豹. 近代中国之寺庙破坏运动: 以江浙地区为讨论中心[M]//康豹, 高万桑. 改变中国宗教的五十年: 1898—1948,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5: 1-38.
许效正. 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6.
GOOSSAERT V. 1898: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for Chinese religion?[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006(2): 307-336.
高万桑. 晚清及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迎神赛会[G]//康豹, 高万桑. 改变中国宗教的五十年: 1898—1948.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5.
陈宝良. 中国的社与会[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林富士. "旧俗"与"新风"——试论宋代巫觋信仰的特色[J]. (台北)新史学, 2013(44): 32.
小田. "庙会"界说[J]. 史学月刊, 2000(3): 105-106.
赵世瑜. 狂欢与日常: 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皮庆生. 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蒋竹山. 宋至清代的国家与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顾与讨论[J]. (台北)新史学, 1997(2): 206-213.
大清律例会通新纂[M]//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2).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87.
朱洪之, 修; 向楚, 纂. (民国)巴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王瑞庆, 徐畅达. (道光)南部县志[M]. 刻本, 1849(道光二十九年).
论松府戚太守禁止迎神赛会事[N]. 申报, 1906-04-18(2).
中国宗教流弊论[J]. 东方杂志, 1907(2): 1-4.
沈洁. "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J]. 史林, 2006(2): 30-42.
社说: 论革除鬼神迷信之法[J]. 东方杂志, 1905(4): 87-90.
公牍: 本署司照会教育总会奉院札据咨议局呈破除迷信文[J]. 四川教育官报, 1910(3): 10-11.
演说: 论中国人之迷信[J]. 四川官报, 1906(1/3): 86-88;63.
傅崇矩. 成都通览[M]. 成都: 巴蜀书社, 1987.
上编: 政事门: 萃评: 论迎神赛会之原理[J]. 广益丛报, 1906(107): 1-2.
论说: 川省各地神戏香会俱宜改为陈列赛会说[J]. 重庆商会公报, 1908(103): 1-2.
范瑛. 从传统花会、"腐朽庙舍"到现代博览会: 成都青羊宫的地方政治与空间改良(1906—1937)[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4): 132.
村田雄二郎. 孔教与淫祠: 清末庙产兴学思想的一个侧面[M]//沟口雄三, 小岛毅. 中国的思维世界. 孙歌等,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初等小学章程[G]//朱有瓛.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2册上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G]//朱有瓛.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王笛.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 近代史研究, 1987(3): 245-270.
四川省档案馆. 四川提学使司等札知巴县通饬禁革民间迎神赛会高装社虎等积习文(光绪三十二年六月)[A]//清代巴县档案. 档号: 清006-031-01891.
南充市档案馆. 为严禁民间迷信鬼神活动事饬南部县(光绪三十二年六月)[A]//南部县档案. 档号: 清1-17-920-1.
裁学政设提学司折[G]//舒新城.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王笛. 晚清警政与社会改造——辛亥革命前地方秩序的一个变化[C]//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94.
王笛. 跨出封闭的世界: 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王笛. 街头文化: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M]. 李德英, 谢继华, 邓丽,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 新政之后: 警察、军阀与文明进程中的成都(1895—1937)[M]. 王莹, 译.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专件: 警察总局闰四月分统计表(续前稿)[J]. 四川官报, 1906(20): 70.
新闻: 本省新闻: 警局示禁[J]. 四川官报, 1907(12): 52-53.
张志全. 巴蜀地区的赛会迎神与戏曲装扮[J]. 戏曲研究, 2015(4): 188-203.
新繁县志(民国三十六年铅印本)[G]//丁世良, 赵放.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 上册.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周开第. 民国时期蒲江县的"庙会"[G]//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成都文史资料选编(蓉城杂俎卷).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渠县志(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G]//丁世良、赵放.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 上册,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学部奏定各省劝学所章程[J]. 四川官报, 1906(20): 4-6.
张志全. 明清巴蜀地区迎神赛会的演进轨迹[J]. 宗教学研究, 2018(3): 265-267.
新闻: 本省近事: 庙款兴学[J]. 四川官报, 1909(2): 2.
公牍: 批(十二月份): 丰都县经征分局会禀高镇团总秦之杰等请提庙款以作学费一案[J]. 四川教育官报, 1910(1): 13.
四川省档案馆. 示谕各镇乡自治会及场首人抽取戏捐以作各处农会及自治经费一案(宣统三年二月)[A]//巴县档案. 档号: 清6-054-1080.
四川省档案馆. 永川县石庙坊抽取庙金兴办学堂事及川东道借拨库款发商生息以作川东师范经费案(光绪三十一年十月)[A]//清代永川县档案. 档号: 清9-01-0068.
孙江.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J]. 学术月刊, 2018(10): 150-158.
卢云峰. 论"混合宗教"与"独立宗教"——兼论《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之经典性[J]. 社会学研究, 2019(2): 75-95.
杨庆堃.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M]. 范丽珠, 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刘创楚, 杨庆堃. 中国社会: 从不变到巨变[M].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
罗志田. 地方的近世史: "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J]. 近代史研究, 2015(5): 6-27.
张泰苏. 对清代财政的理性主义解释: 论其适用与局限[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1(1): 40-41.
杨国强. 学堂与社会之间: 清末的兴学和毁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1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