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5-01(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4.
薛桦. 未来, 已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青年"调查报告[R]. 深圳: 华为公司市场调查部&计世资讯, 2014: 11.
中国网科技. 腾云峰会发布《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 近9成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EB/OL]. (2019-09-11)[2022-05-05]. http://tech.china.com.cn/internet/20191111/360734.shtml.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65-66.
赵宇翔, 刘筱. 国外数字青年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8(6): 138-149.
冯刚. 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与突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1-7.
张文亮, 费轲凡, 马毅. 数字青年网络阅读心理影响因素的扎根理论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 2019(12): 23-31.
杨俊峰. "数字新青年"的弹幕狂欢[J]. 现代青年, 2020(6): 63-64.
韩世曦, 曾粤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数字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健康信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21(6): 83-92. doi: 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1.06.010
陈丹引. 数字获得感: 基于数字能力和数字使用的青年发展[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8): 50-57.
姬德强. 讲好数字青年的故事"破圈"国际传播[N]. 中国青年报, 2021-06-11(3).
袁佩媛, 于涛. 技术赋权与主动建构: "数字青年"的出场理路、样态透视与发展考量[J]. 理论导刊, 2023(3): 78-84.
毕斯鹏, 吕鹏. "元宇宙世代"的属性、开启与发展——基于世代理论的青年社会学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2): 5-14.
姬会然, 王昕. "数字新青年"爱国现状及引导策略——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 北京青年研究, 2020(4): 103-110.
侯玲, 柯佳敏. 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缺场背景下"数字青年"中国价值内化[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65-70.
张秀兰, 于潇宇. 我国图书馆数字青年红色经典数字阅读推广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1(6): 1-8.
刘芳, 吕鹏. 情感、空间与身体: 元宇宙视域下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消解[J]. 中国青年研究, 2023(2): 15-22.
丁凯, 李佩洁. "元宇宙"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话语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10): 131-135.
董军, 程昊.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字身份及其伦理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12): 76-81.
葛秋萍, 王珏. 大数据技术应用中个人数字身份的伦理规制[J]. 中州学刊, 2020(10): 95-101.
柯泽, 宋小康. 从"镜中我"到"雾中我": 虚拟现实中社会互动的畸变与理论危机[J]. 新闻与写作, 2021(8): 75-83.
郭晓航. 网络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5): 176-18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于小涵, 盛晓明. 从分布式认知到文化认知[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1): 14-19.
成素梅, 张帆.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12.
张立新, 秦丹.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有效学习的保障路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 55-60.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2022年2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EB/OL]. (2022-03-24)[2022-05-09]. http://www.moe.gov.cn/s78/A16/gongzuo/gzzl_yb/202203/t20220324_610399.html.
光明网. 报告显示: 在线学习人数持续提升[EB/OL]. (2021-11-12)[2022-05-09]. https://m.gmw.cn/baijia/2021-11/12/35307428.html.
戴潘. 大数据时代的认知哲学革命[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144.
贺军科. 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J]. 中国共青团, 2020(11): 2-5.
周典典, 孙迎光. 解构与重塑: 信息碎片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赜[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100-105.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 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盛杨燕, 周涛,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88.
沈壮海, 刘晓亮, 司文超.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2020[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46-47.
侯振武, 杨耕.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再思考[J]. 哲学研究, 2018(7): 10-18.
安珊珊. 2020年中国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行为研究报告[J]. 传媒, 2021(14): 19-22.
雪莉·特克尔. 群体性孤独: 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 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M]. 周逵, 刘菁荆,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1.
段伟文. 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9.
钟秉林, 尚俊杰, 王建华, 等. 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笔谈)[J]. 重庆高教研究, 2023(3): 1-25.
吴向东.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1): 29-37.
常峥, 孙曌闻. 生存在媒介之间的"人/技联合体": 基于都市青年智能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J]. 新闻界, 2021(12): 95-104.
王伯鲁. 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88.
闫坤如. 人工智能技术异化及其本质探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 100-107.
李颖, 靳玉军. 基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趋势[J/OL].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2023-04-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191010.1443.005.html.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5-11(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71.
李辉.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间维度[J]. 教学与研究, 2019(5): 88-95.
周良发. 高校思政课教材数字化建设的动因、特征与实践路径[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 76-82.
李颖, 靳玉军. 网络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创新发展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215-226.
王伯鲁. 技术奴役问题新解[J]. 河南社会科学, 2016(3):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