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驰, 李伯华, 袁佳利, 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10): 234-240.
|
张小林. 乡村空间系统及其演变研究: 以苏南为例[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范少言, 陈宗兴. 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J]. 经济地理, 1995, 15(2): 44-47.
|
王恩琪, 韩冬青, 董亦楠. 江苏镇江市村落物质空间形态的地貌关联解析[J]. 城市规划, 2016, 40(4): 75-84.
|
龚胜生, 李孜沫, 胡娟, 等. 山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7, 37(3): 416-425.
|
袁少雄, 唐光良, 张虹鸥, 等. 广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民系特征[J]. 热带地理, 2017, 37(3): 318-327.
|
储茂东. 过境公路与城市形态互动互扰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 1998, 18(4): 90-93.
|
王成新, 梅青, 姚士谋, 等. 交通模式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南京都市圈城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3): 74-77.
|
王红梅, 郑标, 卢阳禄, 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以从化中心城区规划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11): 86-94, 97.
|
孙霞, 李早, 高敏, 等.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商业服务设施耦合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村落安徽宏村为例[J]. 建筑学报, 2017(S1): 118-122.
|
陈晓华, 黄永燕, 王锈贤.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特征与机制——以黄山市卖花渔村为例[J]. 热带地理, 2022, 42(1): 78-86.
|
车震宇, 保继刚.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 规划师, 2006, 22(6): 45-60.
|
张娟, 王茂军. 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J]. 人文地理, 2017, 32(2): 137-144.
|
田潇然, 车震宇, 李红波. 丽江白沙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变化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101-108.
|
孟祥武, 包涵, 叶明晖. 文化线路视角下的乡村整体活化策略探讨——以陇南北茶马古道平洛镇三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 37(8): 79-86.
|
林祖锐, 仝凤先, 周维楠. 文化线路视野下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7, 32(11): 18-24.
|
石谦飞, 张潇宁, 梁变风. 平遥古道节点村落的空间形态及发展策略研究——以上店古村落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5): 122-125.
|
林祖锐, 张杰平, 张潇, 等. 井陉古道沿线商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西郊村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 34(9): 10-16.
|
王子月, 刘磊. 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1): 142-150.
|
READ S. Intensive Urbanisation: Levels, Networks and Central Places[J]. The Journal of Space Syntax, 2013, 4: 1-17.
|
CHRISTINA LENART.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s of post-socialist Dunaújváros[J]. Internationale Revue Der Gesamten Hydrobiologie Und Hydrographie, 2013, 4(2): 197-220.
|
陈垚森, 陈文成. 基于空间句法的泉州城区道路网形态研究[J]. 热带地理, 2011, 31(6): 604-608, 615.
|
陶伟, 陈红叶, 林杰勇.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2): 209-218.
|
欧阳文, 李美艳, 王梦琪. 空间句法理论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邯郸市武安市大贺庄村为例[J]. 华中建筑, 2021, 39(7): 138-142.
|
许少辉, 刘小欢, 董丽萍. 全域旅游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陆巷样本[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S1): 214-216.
|
卫春江, 朱纪广, 李小建, 等. 传统农区村落位序—规模法则的实证研究——以周口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3): 158-165.
|
李智, 张小林, 李红波, 等. 江苏典型县域城乡聚落规模体系的演化路径及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12): 2392-2408.
|
刘泽, 秦伟. 基于分形理论的北京传统村落空间复杂性定量化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18(1): 52-58.
|
胡最, 郑文武, 刘沛林, 等.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2): 317-332.
|
李巍, 杨哲. 高寒民族地区乡村聚落边界形态量化研究——以甘南州夏河县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1): 102-108.
|
陈少沛, 房明, 庄大昌. 广州市道路密度空间分异及对城市形态影响分析[J]. 地理信息世界, 2019, 26(6): 37-43.
|
周素红, 杨利军. 城市开发强度影响下的城市交通[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2): 75-80, 49.
|
徐学选, 李波, 郑世清, 等. 黄土丘陵区农村道路的布局特征分析——以燕沟流域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2): 112-115, 120.
|
郭恒杰, 李仪琳. 水乡古村落公共空间适老价值评价——以苏州市西山镇古村落为例[J]. 华中建筑, 2019, 37(4): 129-133.
|
DHANANI A, VAUGHAN L, ELLUL C, et al. From the axial line to the walked line: Evaluating the utility of commercial and user-generated street network datasets in space syntax analysis[C] //8th International Space Syntax Symposium. Santiago, Chile, 2012.
|
李江, 郭庆胜. 基于句法分析的城市空间形态定量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 36(2): 69-73.
|
戴晓玲, 浦欣成, 董奇. 以空间句法方法探寻传统村落的深层空间结构[J]. 中国园林, 2020, 36(8): 52-57.
|
鲁西奇. 散村与集村: 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2(4): 113-130.
|
WRETSTRAND A, SVENSSON H, FRISTEDT S, et al. Older People and Local Public Transit: Mobility Effects of Accessibility Improvements in Sweden[J].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2009, 2(2): 49-65.
|
DOXIADIS C A. Ekistics,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J]. Science, 1970, 170(3956): 393-404.
|
李彦潼, 朱雅琴, 周游, 等. 基于分形理论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量化研究——以南宁市村落为例[J]. 南方建筑, 2020(5): 64-69.
|
林琳, 王馨儿. 商於古道沿线驿道型城镇空间形态类型及形成机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4): 110-118.
|
比尔·希列尔, 盛强. 空间句法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 建筑学报, 2014(8): 60-65.
|
SHATU F, YIGITCANLAR T, BUNKER J. Shortest Path Distance Vs. Least Directional Change: Empirical Testing of Space Syntax and Geographic Theories Concerning Pedestrian Route Choice Behaviour[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9, 74: 37-52.
|
HILLIER W, YANG T, TURNER A. Normalising Least Angle Choice in Depthmap-and how it Opens up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Global and Local Analysis of City Space[J]. The Journal of Space Syntax, 2012, 3: 155-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