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刘炳辉. 乡村振兴的"宁波经验"——基于五个村社的讨论[J]. 文化纵横, 2021(2): 109-117. doi: 10.3969/j.issn.1674-4608.2021.02.012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2-05-07(1).
|
彭荣胜. 传统农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农民意愿与路径选择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6(4): 59-67.
|
夏怡然. 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温州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3): 35-44.
|
狄金华. 县域发展与县域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田野研究单位选择及其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1): 47-58.
|
周飞舟, 吴柳财, 左雯敏, 等. 从工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社会学考察[J]. 社会发展研究, 2018 (1): 42-64.
|
王春光.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6(5): 107-122.
|
陈云松, 张翼. 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与社会融合[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6): 78-95.
|
杜鹏. 土地陷阱: 社区治理转型的空间逻辑与调控机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47-57.
|
周飞舟, 王绍琛.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 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 66-83.
|
孔祥智, 何欣玮. 县域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何以协同——基于桃园示范区案例的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85-97.
|
金三林, 张海阳, 孙昊, 等. 大力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助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10): 53-59.
|
白美妃. 撑开在城乡之间的家——基础设施、时空经验与县域城乡关系再认识[J]. 社会学研究, 2021(6): 45-67.
|
赵晓峰, 曹聪敏, 张丽. 双重经营: 县城城镇化中的政府行为与农民抉择——基于陕西省合县的案例分析[J/OL]. 农业经济问题: 1-13[2023-05-18]. DOI: 10.13246/j.cnki.iae.20230323.001.
|
朱战辉. 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46-154.
|
袁梦, 杨华. 农民县域城镇化的实践逻辑与社会风险[J]. 城市问题, 2022(7): 24-32.
|
杨华.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9): 19-32.
|
贺雪峰, 董磊明. 农民外出务工的逻辑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J]. 中国农村观察, 2009(2): 12-18.
|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53-359.
|
金煜, 陈钊, 陆铭.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 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 经济研究, 2006(4): 79-89.
|
仇叶. 乡村旅游产业的过密化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对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的反思[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12): 155-162.
|
陆铭, 李鹏飞. 区位与分工: 论统一大市场建设下的县域城镇化[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1): 18-28.
|
李嘉珣. 新形势下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以湖北省两县(市)为例[J]. 决策与信息, 2021(8): 85-90.
|
贺雪峰. 县城买房: 未完成的城市化[J]. 决策, 2021(6): 9.
|
卢为民, 张琳薇. 学区房问题的根源与破解路径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Z2): 13-17.
|
周飞舟.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J]. 社会, 2012(1): 1-37.
|
雷望红. 县域教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与政治风险[J]. 兰州学刊, 2020(12): 162-171.
|
叶敬忠. 作为治理术的中国农村教育[J]. 开放时代, 2017(3): 163-179.
|
李永萍. "一家三制": 教育城镇化背景下的亲代陪读与农民家庭形态调适[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2(6): 75-84.
|
魏万青. 从个体稳定性到家庭迁移: 文化认同与农民工稳定城市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 1-11.
|
王德福. 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J]. 社会科学, 2017(3): 6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