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锡纯. 减轻小学教师负担[J]. 人民教育, 1965(11): 22.
宋洪鹏, 郝保伟, 鱼霞. 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表现、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10): 70-76.
李新翠.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2): 56-60.
张家军, 闫君子. 中小学教师负担: 减与增的辩证法[J]. 教育研究, 2022(5): 149-159.
田守春, 郭元婕. OECD"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评析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1): 61-64.
李跃雪, 邬志辉. 如何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 比较教育学报, 2021(3): 122-135.
宁骚. 公共政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47.
翟学伟.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M]. 北京: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0: 90.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06.
李跃雪, 赵慧君.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异化的生成逻辑与治理思路[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3): 67-72.
佐藤学. 课程与教师[M]. 钟启泉,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11.
周洪宇, 齐彦磊. "双减"政策落地: 焦点、难点与建议[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69-78.
张家军, 韩硕.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认知逻辑与优化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7): 26-33.
于川, 杨丽乐.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J]. 当代教育论坛, 2022(1): 87-96.
靳玉乐, 黄声华. "双减"政策的风险评估及其化解——基于利益相关主体需求的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185-194.
宁本涛, 陈祥梅, 袁芳, 等.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成效及生态复合治理机制透析——基于我国152个地级市"校外培训负担"现状的调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7): 50-57.
贺慧星, 邓志伟. 弗洛姆对教育异化的伦理批判[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2): 57-63.
EISENBERG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 et a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6(3): 500-507.
张善超, 熊乐天. "双减"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破解之道[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49-158.
张家军, 闫君子. "道""器"融合: 教师减负的技术旨归与实现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2): 68-73.
王毓珣, 王颖. 关于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理性思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4): 56-62.
彭克宏. 社会科学大词典[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 415.
项贤明. 七十年来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5): 67-79.
张家军, 陈苗. 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系统分析与行动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4): 143-152.
黎琼锋, 周凤霞. 关心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4): 32-35.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 41-46.
朱小虎, 张民选.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专业——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及启示[J]. 教育研究, 2019(7): 138-149.
SCHILDKAMP K, POORTMAN C L, EBBELER J, et al. How school leaders can build effective data teams: five building blocks for a new wave of data-informed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2019(3): 283-325.
李王伟, 徐晓东. 数据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8): 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