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ÜLHART M, SBERGAMI 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 65(1): 48-63. doi: 10.1016/j.jue.2008.08.003
ANDERSON T K.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K-Means Clustering to Profile Road Accident Hotspots[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9, 41(3): 359-364.
BORRUSO G. Network Density Estimation: A GIS Approach for Analysing Point Patterns in a Network Space[J]. Transactions in GIS, 2008, 12(3): 377-402. doi: 10.1111/j.1467-9671.2008.01107.x
MOHAYMANY A S, SHAHRI M, MIRBAGHERI B. GIS-Ba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High-Crash-Risk Road Segments Using Network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J].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3, 16(2): 113-119. doi: 10.1080/10095020.2013.766396
胡序威. 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 城市规划, 1998, 22(6): 22-28.
毕秀晶, 汪明峰, 李健, 等. 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空间集聚与郊区化[J]. 地理学报, 2011, 66(12): 1682-1694.
魏中宇, 苏惠敏, 黄荣静. 基于POI数据西安市商业集聚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4): 97-104. doi: 10.13718/j.cnki.xdzk.2020.04.013
肖臻泉, 普拉提·莫合塔尔, 安朝高. 基于POI数据的新疆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4): 144-154.
马建, 刘晓东, 陈轶嵩, 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 31(8): 1-19.
韩颖, 潘志刚. 汽车工业对其关联产业的带动效用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5(6): 139-143.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05.06.024
弋亚群, 向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9(S1): 60-63.
王震坡, 黎小慧, 孙逢春.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20, 40(1): 1-10.
胡登峰, 冯楠, 黄紫微, 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及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以江淮和比亚迪汽车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1(11): 150-160.
邓鹏毅, 彭忆强, 蔡云, 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及发展趋势[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4): 34-45.
周玲芝, 孙竹, 孙林, 等.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传统汽车业的影响——基于Bass模型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 2018(2): 37-42.
郑华. 新能源汽车时代背景下传统车企战略转型[J]. 商场现代化, 2020(20): 4-7.
黄娉婷, 张晓平. 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14, 33(1): 83-95.
赵浚竹,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J]. 地理学报, 2014, 69(6): 850-862.
巫细波. 中国汽车制造业生产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前景展望[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2): 121-129.
徐小燕, 卢明华, 王茂军. 北京市汽车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2): 86-92, 100.
蔺雪芹, 张笑语, 王岱. 基于价值链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地域分工及空间组织模式[J]. 经济地理, 2018, 38(8): 92-100.
陈肖飞, 韩腾腾, 栾俊婉, 等. 新创企业的时空分异与区位选择——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21, 40(6): 1749-1767.
巫细波. 外资主导下的汽车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为例[J]. 经济地理, 2019, 39(7): 119-128.
赵梓渝, 王士君, 陈肖飞. 模块化生产下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空间组织重构——以一汽-大众为例[J]. 地理学报, 2021, 76(8): 1848-1864.
陈肖飞, 苗长虹, 潘少奇, 等. 轮轴式产业集群内企业网络特征及形成机理——基于2014年奇瑞汽车集群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2): 353-365.
郭雯, 陶凯, 李振国. 政策组合对领先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科研管理, 2018, 39(12): 30-36.
马亮, 仲伟俊, 梅姝娥. 基于续航能力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贴策略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 38(7): 1759-1767.
彭频, 何熙途. 政府补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演化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21, 30(10): 31-38.
余谦, 白梦平, 覃一冬. 多维邻近性能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创新吗?[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 30(6): 67-74.
杜冉冉, 管仕平, 朱晓琴. 技术多元化视角下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研究[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0(3): 83-89.
张凯煌, 千庆兰, 陈清怡. 多尺度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空间格局及网络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1): 1824-1838.
张凯煌, 千庆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多维邻近性成因[J]. 地理研究, 2021, 40(8): 2170-2187.
王震坡, 袁昌贵, 李晓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J]. 汽车工程, 2020, 42(12): 1606-1620.
许学国, 桂美增.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识别及布局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9): 96-106.
郭本海, 陆文茜, 王涵, 等. 基于关键技术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解及政策效力测度[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8): 76-86.
曹卫东. 城市物流企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以苏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1): 1997-2007.
SWIFT A, LIU L, UBER J. Reducing MAUP Bias of Correlation Statistics between Water Quality and GI Illness[J].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8, 32(2): 134-148.
WANG J F, HAINING R, CAO Z D. Sample Surveying to Estimate the Mean of a Heterogeneous Surface: Reducing the Error Variance through Zo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 24(4): 523-543.
马君彦.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服务业设施空间演变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8.
禹文豪, 艾廷华, 杨敏, 等. 利用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进行城市设施兴趣点分布热点探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 41(2): 221-227.
刘思婧, 孙文杰, 李国旗.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重庆市物流企业优势区位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 40(3): 393-400.
袁丰, 魏也华, 陈雯, 等.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J]. 地理学报, 2010, 65(2): 15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