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国.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世界价值[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5): 16-21.
周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9): 1-6.
孙杰远.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J]. 中国远程教育, 2023(6): 1-10.
吴潜涛, 潘一坡, 谢梦菲, 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 92-117.
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 2013(11): 4-10.
王火生.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3): 3-11.
陈建华. 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意蕴及其实践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4): 1-9.
靳玉乐, 赵瑞雪.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 22-30.
郑刚, 杨雁茹. 中国教育制度优越性的基本定位、根本依据和提升策略[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95-103.
YANG R. Internationalisation, indigenis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5(1): 66-88.
刘莉莉, 杨创. 中国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基于2011—2020年8本权威期刊的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5): 93-100.
吴海江, 包炜杰. 从自觉到自信: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何以可能[J]. 学术界, 2017(2): 237-245.
陶文昭. 论中国学术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因素[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5): 13-17.
冯建军. 构建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8): 1-8.
韩喜平.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9): 23-32.
唐莉, 潘虹, 杨寓涵, 等. 我国科技评价制度建设与研究: 政策变迁与研究进展[J]. 创新科技, 2022(1): 21-29.
郑云丹, 赵伟黎. 教育知识再生产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3(1): 26-33.
COLLINS R. The sociology of philosophi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1.
KRISTENSEN P M, NIELSEN R T. Constructing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intellectual innovation[J].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 2013(1): 19-40.
WOOD M S, MCKINLEY W. The p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0(1): 66-84.
冯建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支持[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3): 1-8.
丁钢, 侯怀银, 谭维智, 等. 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问题与路径[J]. 基础教育, 2021(1): 13-39.
李政涛, 文娟.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世界贡献与国际认同[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8(3): 62-72.
陈超. 学术歧视与学术权利的平等保护——基于学术生态环境的视角[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5): 83-93.
WAGONER P B. Precolonial intellectua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lonial knowledge[J].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2003(4): 783-814.
曾国屏, 李正风, 杜祖贻. 当代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与学术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6): 32-37.
眭依凡, 富阳丽. 科技自立自强: 对"双一流"建设及其成效评价的系统性再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12): 18-27.
朱德全. 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J]. 教育研究, 2023(5): 30-42.
赵蓉英, 朱伟杰, 王筱宇. 从学术影响力到学术话语权: 学术期刊四维评价理论框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5): 576-583.
孙吉胜, 王文, 赫琳, 等. "国际学术话语权"多人谈[J]. 语言战略研究, 2022(5): 69-73.
赵春丽. 西方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建构路径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1): 146-156.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 2004(7): 3-17.
佘双好, 郭维. 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维度: 话语体系、思想逻辑和价值意蕴[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3): 5-13.
胡钦太. 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立体化建构[J]. 学术月刊, 2013(3): 5-13.
许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J]. 新视野, 2021(6): 97-102.
周仕德, 刘翠青. 论中国特色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新时代构建[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1): 16-27.
张济洲.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科学性——兼与许锡良同志商榷[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1): 15-17.
张羽, 刘惠琴, 石中英. 指向教育实践改进的系统范式——主流教育研究范式的危机与重构[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4): 78-90.
岳圣淞. 场域视角下的国际话语权: 理论、现实与中国实践[J]. 当代亚太, 2020(4): 124-155.
井润田, 程生强, 袁丹瑶. 本土管理研究何以重要?对质疑观点的回应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8): 3-16.
张志洲.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J]. 红旗文稿, 2012(13): 4-7.
张胜利. 政治话语文风转变视角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构建[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7): 96-100.
董振华. 论"用学术讲政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宁夏党校学报, 2020(4): 14-21.
CAMERER C, LOEWENSTEIN G, WEBER M. The curse of knowledge in economic setting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9(5): 1232-1254.
郑华, 郭雅利.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的路径探索[J]. 国外理论动态, 2018(9): 119-127.
李森, 汪建华. 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61-69.
许长青.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中香港高等教育治理的历史变迁、主要特征与未来趋势[J]. 江苏高教, 2022(8): 1-14.
王天平, 牌代琼.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意蕴、社会功能及实践路向[J]. 学术探索, 2023(7): 149-156.
柯政. 建设教育强国应更加突出多样化发展[J]. 教育研究, 2023(2): 30-44.
朱军文, 马银琦. 教育实证研究这五年: 特征、趋势及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9): 16-35.
叶澜. 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与智慧[J]. 教育研究, 2018(6): 4-7.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二十年: 回顾、总结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1-44.
裴娣娜. 主体教育的实践生成与发展[J]. 教育研究, 2022(11): 18-30.
毛丹. 在本土经验研究中自主抽象普适性理论 1949—1956年社会组织体系研究提纲[J]. 社会, 2022(6): 56-66.
THORNGATE W. Possible limits on a science of social behavior[M]// STRICKLANDL H, ABOUD F E, GERGEN K J. Social Psychology in Transition. Boston, MA: Springer, 1976: 121-139.
杨跃. 关于学校社会资本的理论思考[J]. 学海, 2003(5): 49-53.
JING R T, VAN DE VEN A H. A Yin-Yang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case of Chengdu bus group[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4(1): 29-54.
刘铁芳. 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 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8): 14-22.
孙彩平. 道德教育的空间思维——伦理空间视角下的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 2018(6): 33-40.
ZHAO W L. Re-invigorating the being of languag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Unpacking Confucius''wind-pedagogy'in Yijing as an exemplar[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9(4): 474-486.
ZHAO W L. Daoist Onto-Un-Learning as a radical form of study: Re-imagining study and learning from an eastern perspective[J].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2019, 38: 2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