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琼. 富人治村与不完整乡镇政权的自我削弱?——项目进村背景下华北平原村级治理重构的经验启示[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1): 29-43.
|
唐皇凤.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2): 20-26.
|
张静. 基层政权: 乡村制度诸问题[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05.
|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9(6): 104-127.
|
韦伯. 支配社会学[M]. 康乐, 简惠美,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3.
|
黄宗智.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 开放时代, 2008(2): 10-29.
|
李怀印. 华北村治: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M]. 岁有生, 王士皓, 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15.
|
孙立平, 郭于华. "软硬兼施": 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G]//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 厦门: 鹭江出版社, 2000: 21.
|
欧阳静. 策略主义: 桔镇运作的逻辑[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135.
|
狄金华. 通过运动进行治理: 乡镇基层政权的治理策略——对中国中部地区麦乡"植树造林"中心工作的个案研究[J]. 社会, 2010(3): 83-106.
|
叶贵仁, 欧阳航. "小马拉大车"何以可能: 经济发达镇的非制度化再造[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7): 146-153.
|
仇叶. 行政权集中化配置与基层治理转型困境——以县域"多中心工作"模式为分析基础[J]. 政治学研究, 2021(1): 78-89.
|
杜鹏. 制度化动员型结构: 乡镇有效治理的深层基础-基于"管区制度"的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6): 14-20.
|
田先红. 重塑激励: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结构与路径——基于湘、鲁、赣三省乡镇治理的比较分析[J]. 湖湘论坛, 2021(6): 74-82.
|
田先红. 适应性治理: 乡镇治理中的体制弹性与机制创新[J]. 思想战线, 2021(4): 116-127.
|
褚明浩. "片线结合": 基层治理的机制创新与体制活力[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2(1): 25-33.
|
杜鹏. 一线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制调整与实践基础[J]. 政治学研究, 2020(4): 106-118.
|
贺雪峰, 桂华. 农村公共品性质与分配型动员[J]. 开放时代, 2022(4): 51-61.
|
田先红. 行政包干制: 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J]. 理论与改革, 2021(5): 85-106.
|
李祖佩, 钟涨宝. 论村级治理行政化——以乡镇政府中心工作推进为切入点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10): 68-79.
|
桂华. 迈向强国家时代的农村基层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状、问题与未来[J]. 人文杂志, 2021(4): 122-128.
|
冷波. 监督下乡: 乡村监督体系重塑及其效应[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4): 79-89.
|
房宁. "顶格管理"逼得基层搞形式主义[J]. 政工学刊, 2021(2): 81.
|
田先红. 领导观摩: 县域治理中的注意力竞争机制研究——基于"单委托多代理"的理论视角[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5): 19-30.
|
贺雪峰.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 开放时代, 2012(10): 108-129.
|
杨华. 治理机制创新: 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路径[J]. 探索, 2021(5): 63-77.
|
欧阳静. 简约治理: 超越科层化的乡村治理现代化[J]. 中国社会科学, 2022(3): 145-163.
|
贺雪峰. 乡村治理现代化: 村庄与体制[J]. 求索, 2017(10): 4-10.
|
王向阳. 当前乡村治理中群众工作式微及其有效治理——基于"事务面向-工作方法"的二重组合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 63-73.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光明日报, 2013-11-16(1).
|
李祖佩, 胡朝阳, 马平瑞. 再论"富人治村"——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视角的解释[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2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