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庆.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4): 12-17.
赫费. 康德: 生平、著作与影响[M]. 郑伊倩,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157.
肖朗. 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1): 117-125.
金生鈜. 人是道德教化的终极目的——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6): 3-7, 19.
王啸. 自由与自律: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33-41.
林凌. 理性与启蒙: 论康德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J]. 基础教育, 2015(1): 5-10, 20.
李其龙. 康德教育思想之研究[J]. 中国教育科学, 2017(1): 47-75, 46, 236-237.
周丽华. 用强制培养出自由: 康德的教育观[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4): 24-29.
李长伟. 康德的实践性教育: 强制与自由的悖论[J]. 教育学报, 2019(4): 10-25.
林凌, 彭韬. 试论康德的教育学立场[J]. 中国教育科学, 2019(1): 15-28, 136-137.
徐洁. 激活人的"善之禀赋": 康德论人性与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4): 28-32.
袁辉. 无用论抑或决定论——康德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个人教育与社会启蒙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9): 45-55.
袁辉. 康德双重目的论视角下的生命概念[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7): 84-89.
鲍永玲. 强制的艺术——再论康德的启蒙观[J]. 学术界, 2021(12): 37-44.
詹世友. 为了人性及其发展——康德少儿教育思想的宗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 32-40.
瞿葆奎, 郑金洲. 教育学逻辑起点: 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一)[J]. 上海教育科研, 1998(3): 2-9.
康德. 康德书信百封[M]. 李秋零, 编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244.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3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6.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4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6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9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7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莱因哈特·布兰特. 康德: 还剩下什么?[M]. 张柯,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211.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第2卷[M]. 李秋零, 编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446
阿伦特.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M]. 曹明, 苏婉儿,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43-44.
龚群. 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法则与自然法则[J]. 学术月刊, 2021(8):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