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普林. 教育研究的哲学[M]. 李伟, 译.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刘燕楠. 教育研究哲学论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埃德蒙德·胡塞尔. 现象学的方法[M]. 修订本. 倪梁康,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93.
肖恩·加拉格尔. 现象学导论[M]. 张浩军,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7.
约伦·索内松. 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M]. 胡易容, 梅林, 董明来, 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38.
陈理宣, 刘炎欣. 融合型教师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4): 19-2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44.
小威廉·多尔, 唐娜·杜伊特. 复杂性思维: 存在于关系之中[J]. 张光陆, 译. 全球教育展望, 2011(5): 3-12, 75.
埃德蒙德·胡塞尔. 逻辑研究: 第2卷[M]. 倪梁康,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74.
威尔弗雷德·卡尔.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原理[C]//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559.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3版.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160.
朱德全, 李姗泽. 教育研究方法[M]. 2版.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3.
宁虹. 教育研究导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刘旭东. 问题意识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5): 104-108, 53.
金生鈜. 教育研究的逻辑[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56.
劳凯声.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J]. 教育研究, 2014(8): 4-14.
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 徐汝州,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146.
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88-9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修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1429.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73.
劳凯声.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5-15.
从标题到写作流程: 写好一篇论文的十条基本原则[EB/OL]. (2018-11-15)[2023-12-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185771536901985&wfr=spider&for=pc.
郭泽德. 写好论文[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LAYZER D. Cosmogenesis: the growth of order in the univers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4.
刘旭东. 论行动视域下的教育回归原点[J]. 教育研究, 2022(11): 66-76.
A·爱因斯坦, L·英费尔德. 物理学的进化[M]. 周肇威, 译.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 66.
朱德全, 彭洪莉. 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2): 1-13.
克拉克·穆斯塔卡斯. 现象学研究方法: 原理、步骤和范例[M]. 刘强,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55.
陈理宣, 刘炎欣.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教育问题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