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礼, 董伟伟. 一个区域公共政策的诞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形成[G]//高等教育评论: 2013年第1卷.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29.
|
温才妃. 周洪宇代表: 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校联盟[N]. 中国科学报, 2022-03-11(4).
|
金太军.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6): 53-65.
|
郭健, 顾岩峰. 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结构矛盾、肇因分析及策略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6): 72-78.
|
钟秉林, 王新凤.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态势与展望[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3): 1-6.
|
高树仁, 宋丹. 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创新[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9): 18-21+25.
|
董云川, 常楠静.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远景与近为[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5): 23-31.
|
河连燮. 制度分析: 理论与争议[M]. 2版. 李秀峰, 柴宝勇,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中文版序言.
|
邓亮. 多重制度逻辑下我国教育数据开放的风险透视及治理路径[J]. 教育学报, 2022(5): 118-128.
|
周雪光.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一个组织学研究[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周雪光, 艾云. 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 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4): 132-150.
|
刘国艳. 教育改革的多重制度逻辑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4): 22-25.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85(15): 467-477.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8(27): 14-2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 (2019-02-23)[2023-12-27].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42.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1): 13-33.
|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EB/OL]. (2022-03-15)[2023-12-27].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203/P020220315360144170935.pdf.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
|
张男星, 王纾, 孙继红. 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 教育研究, 2014(5): 28-36.
|
薛二勇, 刘爱玲.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的构建[J]. 教育研究, 2016(11): 33-38.
|
王新凤, 罗启轩, 钟秉林.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态势[J]. 江苏高教, 2021(9): 1-10.
|
周黎安.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官员激励与治理[M]. 2版. 上海: 格致出版社, 2017.
|
杨雪冬. 压力型体制: 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 社会科学, 2012(11): 4-12.
|
周飞舟. 锦标赛体制[J]. 社会学研究, 2009(3): 54-77.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17): 32-33.
|
刘国瑞. 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演进特征与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9): 1-9.
|
孙立平, 王汉生, 王思斌, 等.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1994(2): 47-62.
|
钱颖一.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 2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8: 259.
|
卢威. 治理视野中的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 进展、困境与突围[J]. 大学教育科学, 2022(6): 34-42.
|
焦苇, 陈之腾. 长三角迎教育合作新时代第十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在沪召开[J]. 上海教育, 2018(36): 6.
|
周洪松.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N]. 中国教育报, 2019-01-24(1).
|
匡丽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公布[N]. 重庆日报, 2021-11-08(5).
|
周雪光. 组织社会学十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72-73.
|
王建华. 政策驱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后[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1): 56-64.
|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下)[M]. 李明轩, 邱如美,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65.
|
刘皛. 高校异地办学的"共谋"行为与跨行政区治理[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3): 28-35.
|
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EB/OL]. (2020-01-16)[2023-12-27]. https://www.ah.gov.cn/zwyw/jryw/8244541.html.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 (2021-04-21)[2024-03-05].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3984141.html.
|
吴颖, 崔玉平.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演进历程与动力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1): 25-36.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4-06-12)[2023-12-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406/t20140612_170722.html.
|
李旭. 京津冀区域高校联盟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6): 42-50.
|
杨飒. 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 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N]. 光明日报, 2023-01-31(14).
|
张应强. 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18.
|
张军, 周黎安. 为增长而竞争: 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31.
|
徐现祥, 李郇, 王美今.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J]. 经济学(季刊), 2007(4): 1075-1096.
|
吴国光, 郑永年. 论中央—地方关系: 中国制度转型中的一个轴心问题[M].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5: 3.
|
张成福, 李昊城, 边晓慧. 跨域治理: 模式、机制与困境[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3): 102-109.
|
周凌一. 纵向干预何以推动地方协作治理?——以长三角区域环境协作治理为例[J]. 公共行政评论, 2020(4): 90-107.
|
巫丽君, 王河江. 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模式探析——基于历史进程的考察[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4): 52-56.
|
马凤岐. 对高等学校的第二轮放权: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0): 3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