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N]. 人民日报, 2020-01-04(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10-21(1).
孙希华, 张淑敏.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 2003(5): 611-614.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9(12): 90-101.
连玉明. 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4(4): 107-112.
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 南方经济, 2018(12): 129-139.
乔花云, 司林波, 彭建交, 等.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生态经济, 2017(6): 151-156.
杨仁发, 沈忱. 科技创新、政府干预与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2(3): 24-33.
吴江, 毕正操, 祝云.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07(4): 36-40.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等.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1): 82-89.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基于百度指数的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4): 55-59.
蔡文伯, 赵志强, 禹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同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30-143.
潘林伟, 林子雄.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时空数据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1): 53-60.
赵伟, 邹欣怡, 蒲海霞.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21(5): 2423-2433.
郭家堂, 刘亮. 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以长三角为例[J]. 统计与决策, 2022(24): 97-102.
锁利铭, 杨峰, 刘俊. 跨界政策网络与区域治理: 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实践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1): 39-43.
刘祖云. 政府间关系: 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J]. 学海, 2007(1): 79-87.
姬兆亮, 戴永翔, 胡伟. 政府协同治理: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 122-126.
党秀云, 郭钰.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 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 人文杂志, 2020(3): 105-111.
秦鹏, 刘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索——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44-54.
单学鹏, 罗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结构特征与演进逻辑——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社会网络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55-66.
刘昊, 祝志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 2020(10): 90-96.
蒋华林.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4): 58-70.
罗生全, 随国栋. 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高质量教育的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153-16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 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N]. 人民日报, 2018-09-21(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杨勇. 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38-39.
边晓慧, 张成福. 府际关系与国家治理: 功能、模型与改革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5): 14-18.
张紧跟. 府际治理: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研究的新趋向[J]. 学术研究, 2013(2): 38-45.
张立荣, 陈勇.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分析与出路探索[J]. 宁夏社会科学, 2021(1): 137-145.
WALKER R M. Innovation type and diffu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6(2): 311-335.
SAVITCH H V, RONALD K V. Paths to new regionalism[J]. State and government review, 2000(3): 158-168.
张成福, 李昊城, 边晓慧. 跨域治理: 模式、机制与困境[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3): 102-109.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N]. 人民日报, 2000-12-28(2).
周宝砚. 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J]. 行政论坛, 2007(2): 21-23.
刘诗琪.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及其纠纷解决机制论析[J]. 求实, 2018(5): 63-76.
曾鹏. 论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合作行政及其法治保障[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5): 16-23.
蔡之兵, 张可云.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实践逻辑、典型模式与取向选择[J]. 改革, 2021(11): 30-41.
王璇, 郐艳丽. "飞地经济"空间生产的治理逻辑探析——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2): 76-83.
曾军荣. 政策工具选择与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J]. 理论与改革, 2008(2): 87-89.
何精华. 府际合作治理: 生成逻辑、理论涵义与政策工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 41-48.
赵美欣. 整体性治理理论下跨区域生态治理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2): 39-44.
吴春来. 政策过程视域下基层党政体制适应性治理的微观机制——以S省W镇治理实践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8): 130-137.
陈朴, 林垚, 刘凯.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21(6): 40-57.
何渊.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困境与解决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09(11): 84-90.
杨玉梅, 杨俊生.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运行机制探析[J]. 改革与战略, 2011(10): 106-108.
季晨溦. 论区域行政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强化对策[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14-124.
唐为. 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J]. 经济学(季刊), 2021(1): 1-22.
毕鸿昌. 非正式监督: 公众监督基层痕迹主义的策略选择——以C区三城同创工作为例[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3(1): 31-38.
刘瑞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26个城市的证据[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10): 27-34.
陈兰杰, 刘彦麟. 京津冀区域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机制研究[J]. 情报科学, 2015(6): 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