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朱小艳.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 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 企业经济, 2022(5): 50-58.
李史恒, 屈小娥.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10): 105-117.
王小明, 邵睿, 朱莉芬.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究[J]. 改革, 2023(3): 148-155.
李颖, 贺俊.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22(2): 101-106.
李英杰, 韩平.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J]. 宏观经济管理, 2021(5): 36-45.
贺祥民, 赖永剑. 产业融合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经验证据[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9): 3-8. doi: 10.3969/j.issn.1004-292X.2020.09.001
余东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J]. 产业经济评论, 2020(1): 13-32.
王晓红, 陶育华, 包英男.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3(3): 62-68.
高京平, 孙丽娜.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与路径[J]. 企业经济, 2022, 41(2): 17-25.
余南平. 全球数字经济价值链"轴心时代"的塑造与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4): 124-135.
董婉璐, 李慧娟, 杨军.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价值链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9): 78-82.
惠宁, 杨昕. 数字经济驱动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33-147.
黄群慧, 余泳泽, 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 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8): 5-23.
WANG S, LIANG Y C, LI W D, et al. Big data enabled intelligent immune system for energy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95: 507-520. doi: 10.1016/j.jclepro.2018.05.203
马中东, 宁朝山. 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制造业质量升级[J]. 经济体制改革, 2020(3): 24-30.
秦淑悦, 黄赜琳. 数字化投入与制造业结构优化: 内在机制与经验依据[J]. 经济学家, 2024(4): 98-107.
荆文君, 孙宝文.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经济学家, 2019(2): 66-73.
杜金柱, 吴战勇, 扈文秀, 等.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J]. 统计与决策, 2023(7): 5-10.
纪洁, 谷蓉娜, 韩剑.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与产品多样化[J]. 江海学刊, 2023(3): 102-110.
周正, 门博阳, 王搏.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效应——基于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72-78.
郭海明, 许梅, 王彤. 数字经济核算研究综述[J]. 统计与决策, 2022(9): 5-10.
张雪玲, 焦月霞.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4): 32-40.
许宪春, 张美慧.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5): 23-41.
刘丹, 王迪, 赵蔷, 等.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J]. 中国工程科学, 2015(7): 96-107.
贺正楚, 曹德, 吴艳.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路径[J]. 当代财经, 2018(11): 88-99.
赵玉林, 谷军健. 中美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测度与比较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2): 116-133.
宋晓娜, 张峰. 高质量发展下工业发展质量测度及趋势研究[J]. 软科学, 2019(12): 36-41.
李秋香, 张舸, 黄毅敏, 等.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创新科技, 2021(12): 11-18.
樊自甫, 陶友鹏. 数字化能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24-133.
ACEMOGLU D, RESTREPO P.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6): 1488-1542.
DEMING D, KAHN L B. Skill requirements across firms and labor markets: Evidence from job postings for professional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8(S1): S337-S369.
黎晓春, 常敏. 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动力变革和路径优化研究[J]. 治理研究, 2020(1): 93-99.
张玉明, 赵瑞瑞, 徐凯歌. 突破知识共享困境: 线上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10): 97-112.
刘鑫鑫, 惠宁. 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21(5): 92-98.
黄庆华, 时培豪, 刘晗.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 重庆例证[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9): 82-92.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等. 城市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证分析[J]. 调研世界, 2022(3): 20-29.
黄勤, 杨理珍, 刘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COD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 软科学, 2024(3): 1-13.
黄寰, 况嘉欣, 张秋凤, 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研究[J]. 技术经济, 2021(6): 31-38.
张爱琴, 张海超.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19): 68-75.
傅为忠, 储刘平.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基于改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J]. 工业技术经济, 2020(9): 145-152.
焦帅涛, 孙秋碧.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调研世界, 2021(7): 13-23.
李帅娜, 刘东阁, 梁志杰. 促进还是抑制: 数字化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J]. 当代经济管理, 2024(1): 52-61.
黄庆华, 向静, 潘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水平测度、时空分布及动力机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7-35.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产业发展、城市扩张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1): 21-33.
郭馨梅, 陈欢.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J]. 企业经济, 2023 (10): 129-141.
李莹, 程广斌.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水平及创新效率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23(1):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