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8.
石中英. 教育强国: 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1): 9-1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 2023-05-3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2023-06-13)[2024-05-16].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6/content_6886110.htm.
孙杰远.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 可为、应为与何为[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1): 1-11.
薛二勇. 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J]. 人民教育, 2023(20): 1.
孟卫青, 姚远. 国际视野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国路径[J]. 教育研究, 2022 (6): 83-98.
阮成武. 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逻辑生成与政策优化[J]. 教育研究, 2023 (4): 94-105.
柳海民, 满莹. 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1): 1-5+12.
薛二勇. 建设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J]. 人民教育, 2023(12): 17-21.
傅维利. 论当代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建设[J]. 教育研究, 2014 (10): 12-17.
薛二勇, 李健. 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与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的逻辑与理论体系[J]. 民族教育研究, 2024(2): 43-51.
吕杰昕. 集团化办学何以成功?——大卫·哈格里夫斯"自我改进的学校系统"理论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17 (5): 89-101.
左亚文.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人本之维[J]. 哲学研究, 2014(12): 21-25.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修订版.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65.
胡金木. 教育正义的多维审视: 资源分配、文化承认抑或自由发展[J]. 教育学报, 2022 (1): 3-13.
冯建军. 后均衡化时代的教育正义: 从关注"分配"到关注"承认"[J]. 教育研究, 2016(4): 41-47.
杨向东. 构建素养导向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人民教育, 2022(9): 33-35.
李木洲, 孙艺源. 世界强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多元模式与中国选择[J]. 教育研究, 2024 (4): 40-51.
尚伟伟, 陆莎, 李廷洲.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部塌陷": 问题表征、影响因素与政策思路[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0(2): 172-186.
雷望红, 谢小芹.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第三条道路[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12): 48-56.
褚宏启. 以城乡一体化思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J]. 人民教育, 2023(12): 27-30.
于莎, 刘奉越. 城乡关系视域下乡村教育的演进图景与发展展望[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24): 24-31.
邬志辉.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成就、挑战与走向[J]. 探索与争鸣, 2021(4): 5-8.
任贵州, 曹海林. 乡村文化治理: 能动空间与实践路向[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98-106.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 (2022-04-11)[2024-05-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
焦龙保. 面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 (1): 56-61+70.
吴康宁. 教育的品质: 教育强国的"软实力"[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1): 1-4+48.
邬志辉, 等.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vi.
朱旭东.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教育: 挑战、问题和路径选择[J]人民教育, 2023(20): 10-13.
国家统计局. 2022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 (2023-12-31)[2024-05-16].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12/t20231229_1946067.html.
邬志辉, 杨清溪. 新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7): 26-35.
张兴. 以教育空间正义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25): 16-21.
尹建锋. 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J]. 教育研究, 2020 (1): 136-147.
褚宏启. 绘制教育治理的全景图: 教育治理的概念拓展与体系完善[J]. 教育研究, 2021 (12): 105-119.
阎乃胜.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空间正义之路[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6): 25-31.
祝智庭, 胡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4): 1-8.
杨宗凯. 以数字化夯实教育强国基点[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2): 1.
马海燕, 李强, 张丰. 结构型质量: 区域教育生态水平的评价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10): 18-23.
徐瑾劼, 申昕. 重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生态——基于教育评价智能化发展的全球观察[J]. 开放教育研究, 2023 (3):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