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涛. 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J].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48(19): 367-488.
孟昭信. "东江移镇"及相关问题辨析——再谈毛文龙的评价问题[J]. 东北史地, 2007(5): 20-28.
李善洪. 试论毛文龙与朝鲜的关系[J]. 史学集刊, 1996(2): 34-40.
文钟哲. 毛文龙的抗金斗争对朝鲜政治社会的影响[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21-27.
计六奇. 明季北略(上)[M]. 任道斌, 魏得良,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明熹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 1962.
(雍正)襄陵县志[M].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藏刻本.
毛奇龄. 毛总戎墓志铭[G]//吴骞. 东江遗事. 贾乃谦, 点校.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熊廷弼. 援将劳苦异常疏[M]//熊廷弼集. 李红权, 点校.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1.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王在晋. 三朝辽事实录[G]//续修四库全书. 史部: 第437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满文老档[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0.
朝鲜光海君日记[M]. 首尔: 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 1958.
李肯翊. 燃藜室记述[G]//潘喆, 等. 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第1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
张廷玉, 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金正浩. 大东地志[M]. 首尔: 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线装古籍.
王荣湟.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3: 75.
宗玲. 朝鲜"仁祖反正"与明廷"封典"问题研究[D], 吉林: 北华大学, 2019: 20.
王日根, 陶仁义. 从"盐徒惯海"到"营谋运粮": 明末淮安水兵与东江集团关系探析[J]. 学术研究, 2018(4): 106-113+178.
王荣湟, 何孝荣. 明末东江海运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6): 145-152.
吴一焕. 17世纪初明朝与朝鲜海路交通的启用[J]. 历史教学, 1996(12): 8-11.
朝鲜仁祖实录[M]. 首尔: 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 1958.
谈迁. 枣林杂俎[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赵世瑜, 杜洪涛. 重观东江: 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J]. 中国史研究, 2016(3): 175-194.
姜曰广. 輶轩纪事[G]//江西省高校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整理. 豫章丛书: 史部二.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
王夫之. 永历实录[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2.
王臻. 角色认同的转变与重建: 朝鲜王朝与明清封贡关系的变迁[J]. 世界历史, 2018(2): 60-71+157.
韩东育. 关于前近代东亚体系中的伦理问题[J]. 历史研究, 2010(6): 128-147+192.
毛承斗. 东江疏揭塘报节抄[G].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王臻. 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118.
承政院日记[M]. 首尔: 探求堂出版社, 1971.
王桂东. 朝鲜仁祖国王请封述论——兼谈毛文龙之助力[J]. 韩国研究论丛, 2015(2): 69-88.
李健材. 明代东北[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07.
李伟强. 崇祯二年毛文龙奏本探析[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8): 27-31.
赵亚军, 倪端然. 东道之主: 明末明、朝关系中的登莱巡抚[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3(3): 64-72.
赵亚军. 清代朝鲜"仁祖辨诬"与明臣袁可立形象的书写[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 88-100.
赵庆男. 乱中杂录[G]//潘喆, 等. 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第3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
徐志豪. 毛文龙生平研究[D]. 新竹: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2001: 101.
金尚宪. 朝天录[G]//燕行录全集. 首尔: 东国大学出版部, 2001.
王臻. 天启年间朝鲜廷臣金尚宪入明"陈情辩诬"考述——以金尚宪的《朝天录》为中心[J]. 暨南史学, 2018(2): 73-83.
申悦道. 懒斋集[G]//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续: 第24册. 首尔: 民族文化推进会, 2006.
伊宁. 毛文龙与《輶轩纪事》[J]. 黑龙江史志, 2015(7): 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