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范蔚. 论教师伦理发展的三重逻辑[J]. 教师教育研究, 2022(6): 16-22.
|
冯永刚, 席宇晴. 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及其规制[J]. 河北学刊, 2023(3): 60-68.
|
黄荣怀. 人工智能正加速教育变革: 现实挑战与应对举措[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6): 26-33.
|
蔡辰梅. 社会转型进程中教师道德的文化断裂及其重建[J]. 教师发展研究, 2018(3): 8-15.
|
于晓雅.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8): 70-75.
|
杨霞, 范蔚, 孙榕谦. 探求不确定中的确定: 数字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转型与教育变革[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6): 120-130.
|
杨霞, 姜文静. 媒介技术对学习场域中身体真实的再生产——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70-180.
|
约书亚·梅罗维茨. 消失的地域: 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 肖志军,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1, 33.
|
宋萑. 教师专业伦理之辩证[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6): 9-12.
|
肖磊. 课程改革制度创新: 概念诠释、价值定位与基本原则[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9): 65-72.
|
王丽佳, 洪洁.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6): 22-24.
|
杨晓平, 刘义兵. 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2): 66-69.
|
祝智庭, 贺斌.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5-13.
|
陈浩彬, 汪凤炎. 智慧: 结构、类型、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 108-117.
|
刘晓琳, 黄荣怀. 从知识走向智慧: 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3): 14-20.
|
王九红. 教学智慧: 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S1): 202-206.
|
周美云. 机遇、挑战与对策: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J]. 现代教育管理, 2020(3): 110-116.
|
杨霞. 数字时代学习场域的技术协商与身体呈现[J]. 开放教育研究, 2022(4): 50-58.
|
张务农. 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主体的辨识与伦理反思[J]. 教育研究, 2022(1): 81-90.
|
朱水萍, 高德胜. 教师伦理角色的缺位与回归[J]. 全球教育展望, 2013(10): 35-41.
|
张紫薇, 冯典. 韦伯"天职观"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精神之审视[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3): 11-16.
|
孙峰. 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 2008(22): 4-8.
|
刘磊, 刘瑞.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转变: 困境与突围——基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视角[J]. 开放教育研究, 2020(3): 44-50.
|
伊丽莎白·坎普贝尔. 伦理型教师[M]. 王凯, 杜芳芳,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3.
|
王啸. "人是价值的存在"及其教育学意蕴[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5): 7-11.
|
杨进, 柳海民. 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J]. 教育研究, 2012(11): 11-15.
|
朱永海, 刘慧, 李云文, 等. 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1): 104-112, 120.
|
王丹.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 内涵、挑战与培养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3): 91-96.
|
兰英, 杨霞. 中西方教师伦理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5): 86-93.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5.012
|
刘智运, 胡德海. 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4): 102-107.
|
刘鹂, 陈晓端, 李佳宁. 教师育人能力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澄明[J]. 教育研究, 2020(6): 153-159.
|
段伟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6): 98-108.
|
孙伟平. 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J]. 中国社会科学, 2020(12): 119-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