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 B X, RYAN C. Assisting the Poor in China through Tourism Development: aReview of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2): 239-248. doi: 10.1016/j.tourman.2011.08.014
曾本祥.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 2006, 21(2): 89-94.
何彪, 朱连心, 李会琴. 多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行为逻辑和参与模式——基于价值共创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19(6): 90-96.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遗产地居民幸福吗?基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案例分析[J]. 旅游学刊, 2021, 36(11): 122-132.
李会琴, 潘婧妍, 张婷, 等. 差异化发展模式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评估及阻断路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8): 1501-1513.
尤玮, 轩源, 夏四友, 等. 2012-2018年罗霄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的时空格局演变[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 39(5): 99-104.
穆学青, 郭向阳, 明庆忠. 多维贫困视角下县域旅游扶贫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以云南25个边境县(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20, 40(12): 199-210.
黎洁, 党佩英, 任林静. 乡村旅游对贫困山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J]. 人文地理, 2020, 35(6): 122-131.
陈颖.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原藏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J]. 社会科学家, 2020(3): 88-93.
罗鲜荣, 王玉强, 保继刚. 旅游减贫与旅游再贫困: 旅游发展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影响[J]. 人文地理, 2017, 32(4): 121-128, 114.
保继刚, 杨兵. 旅游开发中旅游吸引物权的制度化路径与实践效应——以"阿者科计划"减贫试验为例[J]. 旅游学刊, 2022, 37(1): 18-31.
黎洁, 高岚. 乡村旅游对农户农林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影响研究——基于陕西22个旅游扶贫村农户调查数据[J]. 人文地理, 2019, 34(4): 143-151.
李会琴, 潘婧妍, 侯林春, 等. 生计恢复力视角下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评估与因素识别[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2): 88-95.
刘亚萍, 史慧珂, 李银昌. 旅游业发展对贫困水平和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13): 72-76.
FOLKE C, CARPENTER S R, WALKER B, et al. Resilience Thinking: Integrating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Transformability[J]. Ecology and Society, 2010, 15(4): 1-9.
孙久文, 孙翔宇. 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和在中国应用的探索[J]. 经济地理, 2017, 37(10): 1-9.
袁年兴, 朱海龙, 袁瑞萍, 等.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家庭韧性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CFPS 2018数据的多阶段估计模型分析[J]. 西北人口, 2023, 44(2): 94-103.
王成, 代蕊莲, 陈静, 等.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的演变规律及其提升路径——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3): 645-661.
孙业红, 宋雨新. 从韧性看可持续旅游发展[J]. 旅游学刊, 2021, 36(5): 8-10.
GUNDERSON L H, HOLLING C S. Panarchy: 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ons in Human and Natural Systems[M].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2
FRANCIS R, BEKERA B. A Metric and Frameworks for Resilience Analysis of Engineered and Infrastructure Systems[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4, 121: 90-103.
CIMELLARO G P, RENSCHLER C, REINHORN A M, et al. PEOPLE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Resilience[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6, 142(10): 1-13.
CUTTER S L, BURTON C G, EMRICH C T. Disaster Resilience Indicators for Benchmarking Baselin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2010, 7(1): 1-12.
王成, 任梅菁, 胡秋云, 等.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韧性的科学认知及其研究域[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 85-94.
李红波. 韧性理论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启示[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56-562.
李玉恒, 黄惠倩, 宋传垚. 贫困地区乡村经济韧性研究及其启示——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1): 1839-1846.
朱媛媛, 汪紫薇, 乔花芳, 等. 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7): 1748-1765.
何艳冰, 周明晖, 贾豫霖, 等. 基于韧性测度的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2, 42(8): 222-231.
赵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双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8): 60-83.
雷晓康, 汪静.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韧性治理的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0(1): 92-99, 159.
刘愿理, 廖和平, 李靖, 等. 后2020时期农户相对贫困测度及机理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60-971.
刘愿理, 廖和平, 巫芯宇, 等.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1): 10-20.
刘愿理, 廖和平, 蔡进, 等. 西南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10): 154-164.
李成宇, 张士强. 中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1): 120-128.
王昭, 刘建红, 李同昇, 等. 秦巴特困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以陕西省山阳县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 39(11): 3908-3917.
雷绪斌, 李辉, 王本礼. 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民响应意愿的激励机制——浙江德清与湖南浏阳的调研证据[J]. 经济地理, 2023, 43(7): 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