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EB/OL]. (2023-09-09)[2024-09-24].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84.htm.
|
陶倩, 李云.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涵、结构要素与实践要求[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3): 100-105.
|
岳潇, 卢黎歌. 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弘扬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11): 38-43.
|
周洪宇, 齐彦磊.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向[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1-7, 53.
|
刘敏, 张新科.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0): 143-151.
|
金兢, 牟凌刚.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根源、内涵特质与培育路径[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版), 2024(1): 46-54.
|
燕连福.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0): 46-52.
|
董辉, 孙少帅. 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37-45.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缩印本[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 1146.
|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导论[M]. 熊伟, 王庆节,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47.
|
吴刚. 教育家与教育精神[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4): 1-7.
|
班建武.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解析与实践要求[J]. 人民教育, 2023(18): 18-21.
|
郭文良. 教育境界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1: 62.
|
胡德海. 人生与教师修养[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1475.
|
郭华. 教师礼仪与修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15.
|
许慎. 说文解字注[M]. 2版. 段玉裁, 注.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5: 743.
|
许慎. 说文解字(全五册)[M]. 汤可敬, 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1032.
|
新渡户稻造. 修养[M]. 王成, 陈瑜,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3-4.
|
四书[M]. 陈晓芬, 王国轩, 蓝旭, 等, 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1: 184.
|
于漪. 于漪全集: 教育人生卷[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17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司. 人民教育家先进事迹——于漪[EB/OL]. (2021-05-11)[2024-04-2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37/shideshiji/202105/t20210511_530839.html.
|
杨德广, 宋丽丽. 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家精神[J]. 重庆高教研究, 2024(3): 3-10.
|
李建华. 道德情感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种视角[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13.
|
罗生全.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及塑造机制[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0): 135-142, 151.
|
陈泽雄, 王宝玺. 教育家精神的中国性格及其伦理阐释[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11): 20-28.
|
张华军. 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 教师研究性思维的运用[J]. 教育学报, 2014(1): 24-32.
|
李吉林. 我是播种者[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47.
|
傅琳凯, 王柏棣. 论儒家自我修养方法的层次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183-186.
|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2版. 杜殿坤, 编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24.
|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4卷[M]. 蔡汀, 王义高, 祖晶,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4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110.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11.
|
窦桂梅. 读书, 我们必须的生活[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11): 4-6.
|
窦桂梅. 激情与思想: 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5): 3-13.
|
窦桂梅.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
|
蔡春, 易凌云. 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研究, 2006(9): 54-59.
|
MANEN M.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human science for an action sensitive pedagogy[M]. London: Routledge, 2016: 64.
|
马克斯·范梅南. 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M]. 李树英,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今译[M]. 李申, 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20: 196-197.
|
范景华. 人: 追求生存自由的社会性动物——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J]. 南开学报, 1995(4): 19-25.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 3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39.
|
靳玉乐, 尹弘飚. 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0): 35-40.
|
尤尔根·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卷[M]. 曹卫东,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131.
|
哈贝马斯. 交往与社会进化[M]. 张博树,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9: 70.
|
刘旭, 罗炜, 钟云华. 教师日常教研交往中的社会资本投入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22(11): 85-102.
|
佐藤学. 静悄悄的革命: 课堂改变, 学校就会改变[M]. 李季湄,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