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远, 江帆, 张益. 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3): 2-21.
程国强, 朱满德. 2020年农民增收: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应对建议[J]. 农业经济问题, 2020(4): 4-12.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 学术交流, 2024(1): 93-107.
任保平, 王子月. 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任务与路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 (1): 3-11.
魏崇辉.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 理论与改革, 2023(6): 25-38.
蒲清平, 黄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6): 1-11.
周文, 许凌云. 论新质生产力: 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 改革, 2023(10): 1-13.
李政, 崔慧永.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 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29-144.
胡莹.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2): 1-10.
周绍东, 胡华杰. 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2): 1-9.
洪银兴. 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2): 7-9.
张林.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J]. 经济学家, 2024(3): 15-24.
杨丹辉.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向[J]. 人民论坛, 2024(2): 31-33.
赵峰, 季雷. 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和制度保障机制[J]. 学习与探索, 2024(1): 92-101, 175.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11): 51-58.
王琴梅, 杨军鸽.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6): 61-72.
任保平, 王子月.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6): 23-30.
孙文婷, 刘志彪. 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3): 1-14.
李怡, 柯杰升. 三级数字鸿沟: 农村数字经济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8): 119-132.
LIU Y, HE Z C. Synergistic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24(94): 103373.
宋葛龙.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与制度保障[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4(3): 32-38.
EVANS O. Digital agriculture: mobile phones, interne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frica[J]. 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 2018(7): 76-90.
谢文帅, 宋冬林, 毕怡菲.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 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 93-103.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 学术交流, 2024(1): 93-107.
崔云. 数字技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探析[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3 (2): 97-109.
周洁. 以新质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 内在逻辑、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J]. 经济纵横, 2024(3): 31-40.
张岳, 张博, 周应恒.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的视角[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3 (3): 350-358.
张良, 徐志明, 李成龙.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3): 82-94.
何宜庆, 熊子怡, 张科, 等. 数字经济发展、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J]. 统计与决策, 2023 (16): 111-115.
罗爽, 肖韵.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 新疆社会科学, 2024(4): 1-17.
孙文婷, 刘志彪. 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检验[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3): 1-14.
王鹏飞, 彭虎锋. 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路径及区域性差异分析——基于协整的面板模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3(10): 73-79.
吴雪萍, 邱文海. 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分析[J]. 环境科学, 2014(2): 1-13.
吴文生, 荣义, 吴华清.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24(4): 15-27.
任保平, 王昕. 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的框架与路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1-9.
郑建.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3(11): 31-35.
张森, 温军.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 一个分析框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4(2): 1-12.
邓晓军, 吴淑嘉, 邹静.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农民收入增长[J]. 财经论丛, 2024(3): 5-15.
苏群, 邢怀振, 刘晨. 数字技术赋能农民增收: 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12): 72-86.
任宇新, 吴艳, 伍喆. 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4 (1): 1-8.
王子凤, 张桂文.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农民增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2): 16-28.
王小华. 中国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化逻辑及其增收效应测度[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67-77.
樊轶侠, 徐昊, 马丽君. 数字经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与机制[J]. 中国软科学, 2022(6): 181-192.
柏培文, 张云. 数字经济、人口红利下降与中低技能劳动者权益[J]. 经济研究, 2021 (5): 18.
ELHORST J P. Matlab software for spatial panel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14 (7): 38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