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村.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4.
纪宗安, 刘永连.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往[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22.
荣新江.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3-60.
幸晓峰, 等. 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带与中国文明对外传播与交往[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15-172.
喻静. 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多元文明交流与互鉴工作坊"论文集[C].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1: 3-60.
魏泓.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M]. 王东, 译.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35-82.
荣新江.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 丝绸之路十八讲[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2: 59-67.
武斌. 丝绸之路全史[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8: 20-421.
鲍志成. 跨文化视域下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贡献[J]. 丝绸, 2016(1): 71-80.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16.01.013
孟宪实. 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读《从张骞到马可·波罗》[N]. 光明日报, 2023-04-22(12).
张鹏.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专栏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美术研究, 2023(6): 52-60.
李婷. 秦汉历史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资料宝库——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谈西北汉简[N]. 文汇报, 2018-06-06(10).
张德芳. 悬泉汉简中若干西域资料考论[G]//荣新江, 李孝聪. 中外关系史: 新史料与新问题.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胡平生, 张德芳.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叶舒宪. 玉、马、佛、丝——丝路中国段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J]. 人文杂志, 2016(9): 8-22. doi: 10.3969/j.issn.0447-662X.2016.09.002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罗帅. 悬泉汉简所见折垣与祭越二国考[J]. 西域研究, 2012(2): 38-45.
郑炳林, 司豪强. 西汉敦煌郡迎送接待外客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 2022(5): 124-133.
连云港市博物馆, 等. 尹湾汉墓简牍[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郑玄. 周礼注疏[M]. 贾公彦, 疏.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549.
赵宠亮. "悬泉浮屠简"辨正[J]. 南方文物, 2011(4): 33-36.
荣新江. 陆路还是海陆?——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G]//荣新江. 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16-43.
郝树声, 张德芳. 悬泉汉简研究[M]. 兰州: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8.
释慧皎. 高僧传[M]. 汤用彤, 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92: 16.
沙梅真.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姓氏资料及其文化意蕴[J]. 敦煌研究, 2007(1): 97.
赵声良. 敦煌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J].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4): 64-70.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陈寿. 三国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1185.
李均明. 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G]//连云港市博物馆, 中国文物研究所. 尹湾汉墓简牍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18.
张显成. 释尹湾汉简的"薰毐"——兼论"薰陆"一药的输入[J]. 文史, 2001(4): 273-275.
李时珍. 本草纲目[M]. 刘衡如, 刘山永, 校注.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8: 1312-1313.
唐慎微. 证类本草[M]. 尚志钧, 等校点.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3: 363-364.
桑兵. 和谁?为何?如何?——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的预期及现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5): 45-55.
赵丰. 中国丝绸通史[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 11-19.
乌恩岳斯图.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С. И. 鲁金科. 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J]. 潘孟陶, 译. 考古学报, 1957(2): 37-48.
牧金山. 巴泽雷克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J]. 大众考古, 2022(7): 78-87.
刘玉堂, 贾海燕. 楚人的宗教信仰与四象空间观念——兼及对道教的影响[J]. 宗教学研究, 2018(4): 244-251.
林梅村. 轴心时代的波斯与中国: 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M].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1: 332.
湖南省博物馆, 等. 长沙楚墓[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0: 416-417.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 包山楚墓[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1: 166-184.
林沄. 商文化青铜器与北方地区青铜器关系之再研究[M]//林沄. 林沄文集·考古学卷.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79-111.
张国刚.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J]. 西域研究, 2010(1): 1-3.
陈鲲. 楚国与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以蜻蜓眼玻璃珠为例[J]. 江汉论坛, 2024(5): 113-120.
季羡林, 张光璘. 东方文化集成[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5.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戎遗珍: 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2006年度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战国墓地发掘简报[J]. 文物, 2008(9): 4-28.
陈建立, 王辉.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EB/OL]. (2021-11-17)[2024-03-1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320101.
高西省, 袁锦岚. 黄金、游牧与汇聚: 以天水马家塬西戎金银饰动物造型为例(上)[J]. 美成在久, 2022(2): 6-23.
李零. 论中国的有翼神兽[M]//李零. 入山与出塞.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 87-135.
潘玲, 马婷. 马家塬墓地波斯文化因素分析[J]. 草原文物, 2023(2): 91-106.
乔梁. 美玉与黄金——中国古代农耕与畜牧集团在首饰材料选取中的差异[J]. 考古与文物, 2007(5): 47-52.
王辉. 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相关问题初探[J]. 文物, 2009(10): 70-77.
王辉. 甘肃发现的两周时期的"胡人"形象[J]. 考古与文物, 2013(6): 59-68.
邱登成. 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看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4): 37-44.
习近平.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3(17):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