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继权, 毛斌菁. 要素市场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2): 1-9. doi: 10.3969/j.issn.1000-2456.2021.02.002
|
景跃进.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J]. 治理研究, 2018(1): 48-57. doi: 10.3969/j.issn.1007-9092.2018.01.006
|
李绍华.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进路[J]. 党政研究, 2020(6): 107-117. doi: 10.3969/j.issn.1008-9187.2020.06.012
|
李晓燕, 岳经纶. 超越地方法团主义——以N区"政经分离"改革为例[J]. 学术研究, 2015(7): 40-47. doi: 10.3969/j.issn.1000-7326.2015.07.007
|
程同顺, 史猛. 推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条件与挑战——基于P镇的实地调研[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 76-86.
|
李祖佩. 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 分析维度、基本问题与实现路径——基于中西部农村治理实践的讨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66-78.
|
黄祖辉.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4): 2-12.
|
陈军亚. 农村基层组织"一肩挑"的制度优势与现实障碍[J]. 开放时代, 2019(11): 99-101.
|
陈水生, 叶小梦. 调适性治理: 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城市街区关系的重塑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21(11): 13-22.
|
唐皇凤. 中国政治的回应性与调适性——兼评闫帅新著《回应性政治发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 8-14.
|
陈家喜, 汪永成. 政绩驱动: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分析[J]. 政治学研究, 2013(4): 50-56.
|
冯猛. 目标权衡与过程控制: 地方政府创新的行为逻辑[J]. 社会学研究, 2020(2): 124-145.
|
朱亚鹏. 政策过程中的政策企业家: 发展与评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156-164. doi: 10.3969/j.issn.1000-9639.2012.02.016
|
顾昕, 赵琦. 中国政策企业家研究的理论反思: 身份类型、活动功能和行动性质[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1(4): 171-181. doi: 10.3969/j.issn.1003-3947.2021.04.018
|
欧阳静. 策略主义: 桔镇运作的逻辑[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8.
|
文宏, 吕映南, 林彬. "调适性互动":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现实模式与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1-19.
|
叶娟丽, 范晨岩. 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调适性——以各时期党的根本任务变迁为视角[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5-13.
|
郭劲光, 王杰. "调适性联结": 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演变的一个解释[J]. 公共管理学报, 2021(2): 140-152.
|
王中原. 精准识贫的顶层设计与调适性执行——贫困识别的中国经验[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 22-34.
|
郁建兴, 沈永东. 调适性合作: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J]. 政治学研究, 2017(3): 34-41.
|
刘能, 陆兵哲. 契合与调适: 数字化治理在乡村社会的实践逻辑——浙江德清数字乡村治理的个案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25-41.
|
包涵川. 政府治理中的"外行领导内行——内在逻辑、矛盾与调适性机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7.
|
杨威威, 徐选国. 替代性治理: 城乡变迁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自我调适[J]. 社会发展研究, 2022(3): 48-70.
|
吴新叶. 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政党在场: 执政的逻辑与实现[J]. 理论与改革, 2010(4): 53-56.
|
孙立平, 王汉生, 王思斌, 等.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1994(2): 47-62.
|
康晓光, 韩恒. 分类控制: 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5(6): 73-89.
|
康晓光, 韩恒.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7(2): 116-128.
|
唐文玉.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J]. 公共管理学报, 2010(1): 13-19.
|
杨润峰, 王一鸣, 仝志辉, 等. 基层党组织何以推进乡村建设——基于组织领导力视角的川底村党支部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23(3): 142-161.
|
道格拉斯·C. 诺思.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杭行, 译. 上海: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3.
|
黄祖辉, 王朋. 农村土地流转: 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 38-47.
|
罗必良, 郑沃林. 产权特性、心理账户与农地流转[J]. 东岳论丛, 2019(10): 25-32.
|
林毅夫. 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6): 32-35.
|
李棉管. 村改居: 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个案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14(1): 13-25.
|
吴晓林. 党如何链接社会: 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J]. 学术月刊, 2020(5): 72-86.
|
徐勇. 在治理创新实践中寻求"治道"[J]. 行政论坛, 2022(2): 5-9.
|
杨华, 王会. 政府兜底: 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4): 43-47.
|
刘守英, 熊雪锋. 坚持问题导向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 2022(10): 99-118.
|
李实.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6): 59-62.
|
赵聚军, 王智睿. 社会整合与"条块"整合: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双重逻辑[J]. 政治学研究, 2020(4): 95-105.
|
文宏, 林彬. 合规性确认: 基层政府突破性创新的纵向协同机制——对A区创建城乡融合实验区的考察[J]. 公共管理学报, 2023(2): 1-11.
|
吴建南, 马亮, 苏婷, 等. 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11(1): 94-103.
|
朱光喜. "嵌入型"富裕地区政策创新: 空间限制与行动策略——以神木"免费医疗"政策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 2013(2): 52-63.
|
韩丽丽.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创新动力因素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119-123.
|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7): 36-50.
|
韩博天, 石磊. 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J]. 开放时代, 2008(5): 31-51.
|
习近平.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 求是, 2022(7): 4-9.
|
叶敏.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 社会动员及其治理功效——对皖南东镇的历时性观察[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21-31.
|
负杰. 组织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治理成就的制度逻辑[J]. 管理世界, 2021(8):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