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2023-06-13)[2023-06-27]. https://www.gov.cn/gongbao/2023/issue_10546/202306/content_6888957.html.
|
陈正华, 范海燕. 教师轮岗制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 教学与管理, 2009(34): 9-11.
|
赵爽. 政策工具视角下T市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反思[J]. 当代教育科学, 2013(20): 8-12.
|
焦龙保. 面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1): 56-61, 70.
|
吴支奎, 张冬梅. 场域视角下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再探[J]. 教育导刊, 2019(11): 11-15.
|
刘伟. 情感视域下教师轮岗机制的困境与突破[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1): 25-28. doi: 10.3969/j.issn.1672-2221.2017.01.007
|
汪丞, 方彤.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 2005(4): 59-62.
|
彭燕凌. 义务教育均衡化视域下的教师轮岗制度审视[J]. 教育探索, 2018(1): 108-112.
|
李先军. 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失真与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2): 82-86.
|
王丽佳, 黎万红, 沈伟. 从优秀师资转移到优秀师资创生: 教师发展视域下的轮岗交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4): 31-36.
|
李素敏, 牛蒙刚. 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教师交流轮岗的困境与破解[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 (1): 9-13.
|
李茂森, 朱静. 指向专业发展的城乡教师交流——基于不同驱动类型教师参与交流的调查分析[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 (6): 13-21.
|
阙粤红, 羊以玲. 轮岗交流制度下的教师知识发展: 困境及进路[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2): 77-83.
|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意愿与行为——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的混合研究[J]. 教育研究, 2023 (6): 147-159.
|
张建伟, 王光明.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实施研究——基于天津市16个区县的样本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29): 32-35.
|
贺文洁, 李琼, 叶菊艳, 等. "人在心也在": 轮岗交流教师的能量发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报, 2019 (2): 58-65.
|
王夫艳, 叶菊艳, 孙丽娜. 学校里的"陌生人": 交流轮岗教师身份建构的类型学分析[J]. 教育学报, 2017 (5): 86-92.
|
宋萍萍, 李润洲. 轮岗教师的知识共享与更新: 问题、条件与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3): 111-116.
|
操太圣, 吴蔚. 从外在支援到内在发展: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实施重点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4(2): 95-105.
|
张爽. 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教师轮岗——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 教育学报, 2023 (2): 114-128.
|
王善迈. 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21-122.
|
约翰·罗尔斯. 政治自由主义[M]. 万俊人,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225-226.
|
吴小建, 王家峰. 政策执行的制度背景: 规则嵌入与激励相容[J]. 学术界, 2011(12): 125-134, 286.
|
张源源, 刘善槐.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机制梗阻与政策重建[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97-102.
|
周黎莎, 余顺坤. 基于激励相容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设计[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 13-17.
|
吕寿伟, 姜先亮. 教师轮岗制度的伦理反思[J]. 教育学报, 2021 (5): 123-133.
|
秦玉友. 专业资本: 重新理解教师与教学实践[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1): 59-63.
|
安迪·哈格里夫斯, 迈克·富兰. 专业资本: 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M]. 高振宇,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龙宝新. 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系统[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 (6): 27-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收官[EB/OL]. (2022-05-05)[2023-06-2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5/t20220505_624731.html.
|
谢延龙, 李爱华. 我国教师流动政策: 困境与突破[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 (5): 88-92.
|
龙宝新. 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的城乡教师流动政策思考[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4): 36-42.
|
李茂森, 曹丹丹. 指向专业发展的城乡教师交流: 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6): 49-53.
|
吴华, 戴嘉敏, 吴长平, 等. 从"差距合作"到"差异合作"——发达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J]. 今日教育, 2010(2): 18-21.
|
许发梅. 教育均衡与城乡教师交流[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12): 11-17.
|
蔡明兰. 教师流动: 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 教育研究, 2011 (2): 92-97.
|
宋萍萍, 黎万红. 轮岗教师的共同体实践: 样态及其优化[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4): 45-50.
|
罗梦园, 杜静. "县管校聘"政策下教师专业资本的流失与重建[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4): 1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