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2).
|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 2022-04-26(1).
|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张晓松, 林晖, 杜尚泽, 等.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N]. 人民日报, 2023-06-04(1).
|
曲青山.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党史和文献力量[J]. 旗帜, 2023(11): 8-11.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
谢伏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发展成就及经验[N]. 光明日报, 2021-06-16(6).
|
韩云波, 陈思思.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研究: 历程、聚焦与反思[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7-29.
|
双传学. 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旨归[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10): 33-40.
|
魏飞, 孟瑞瑞. 浅析中国哲学文化的民族性[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3): 43-47.
|
杨威, 张金秋.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2): 48-57
|
林红. 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概念供给——以民本的传统性改造为例[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38-46.
|
刘超. "生活世界"与知识跃迁——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再出发[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21-133.
|
赵丽华, 侯园园. 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坚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J]. 现代交际, 2022(3): 25-34.
|
吕妍凝. 话语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 41-46.
|
郑又贤.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方法透视——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 99-105.
|
李勇强.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方法论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18-126.
|
刘伟.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的再讨论——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5): 3-22.
|
张师伟, 贺姣.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科学态度与理论加工[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47-56.
|
韩云波, 陈思思. 学术期刊引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六对辩证关系[J]. 出版广角, 2024(18): 11-16.
|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 人民日报, 2021-11-12(1).
|
毛泽东文集: 第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10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73.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
韩云波. 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96-113.
|
陶然, 萧亮, 等. 现代汉语名词辞典[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5: 195.
|
李宝贵, 刘家宁. 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构建: 内涵要素、功能价值与实现路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47-59.
|
刘燕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1): 33-46.
|
韩云波.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J]. 科技与出版, 2023(12): 11-25.
|
刘普, 孙婉婷.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从与科技期刊比较的视角[J]. 出版广角, 2023(22): 4-10.
|
唐莉.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与学术话语权研究——现状、理论分析框架及展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5): 3-17.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忻平, 姜楠. 从"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到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文化民族性理念的百年传承与实践创新[J]. 探索与争鸣, 2021(6): 60-77.
|
毛泽东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
郑大华. 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再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J]. 浙江学刊, 2015(4): 5-14.
|
王海军. 学科、学术与话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研究1919—1949: 下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
毛泽东文集: 第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264.
|
毛泽东文集: 第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艺论集[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144.
|
朱继东. 毛泽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0(1): 15-23.
|
储著武.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1949—1966[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
陈奎元. 继承优秀传统创造新的辉煌——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60年的成就与启示[J]. 求是, 2009(14): 3-7.
|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
程中原.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J]. 中共党史资料, 2007(1): 98-125.
|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 图书出版管理手册[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382.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
江泽民文选: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58.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277.
|
江泽民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493-494.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687.
|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N]. 人民日报, 2004-05-30(1).
|
韩云波, 陈思思.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6): 6-27.
|
吴晓明.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J]. 社会科学, 2022(5): 3-10.
|
韩云波, 陈思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144-160.
|
习近平. 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06-11(3).
|
习近平.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2023-03-16(2).
|
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N]. 人民日报, 2023-11-25(1).
|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7-05-17(1).
|
中办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N]. 人民日报, 2022-04-28(1).
|
储著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大进展[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10): 9-14.
|
霍巍. 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EB/OL]. (2022-10-10)[2024-12-09]. https://cssn.cn/ztzl/20da/zxshkxzsn/202210/t20221028_5556664.shtml.
|
孙吉胜.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十年的探索与创新[EB/OL]. (2022-10-13)[2024-12-09]. https://www.cssn.cn/gjgc/gjgc_lbt/202210/t20221014_5549348.shtml.
|
王伟光. 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世界繁荣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05-08(3).
|
张静庐.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丙编[G]. 上海: 中华书局, 1956: 247.
|
潘梓年. 新阶段学术运动的任务[J]. 理论与现实(重庆), 1939(1): 1-6.
|
陈峰. 十七年时期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特点及得失[J]. 齐鲁学刊, 2023(4): 32-41.
|
胡锦涛. 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1999-09-25(1).
|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 人民日报, 2017-05-04(1).
|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10-15(4).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 人民日报, 2023-10-09(1).
|
马俊峰, 马乔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蕴[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7.
|
张立文. 王霸之道与和合天下[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20): 76-95.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
谢伏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 中国社会科学, 2019(5): 4-22.
|
陆卫明, 冯晔.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 探索, 2021(6): 162-176.
|
黄楠森, 庄福龄, 林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修订本): 第7卷[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 8.
|
习近平.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 2019-05-16(2).
|
高玉倩.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15-119.
|
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 中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390.
|
韩震. 高校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2(6): 27-35.
|
尹占文.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设的理性反思及其未来进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4): 12-21.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2-02(1).
|
蒲清平, 黄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11.
|
任映红.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J]. 湖南社会科学, 2024(4): 4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