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 龙昊廷.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从乡土中国向和美中国之变[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2): 80-88.
王艳玲, 李慧勤. 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3): 134-141.
张翔, 李鑫瑶, 邓廷云. 城镇籍乡村教师的空间位移与再栖居[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5): 18-24.
蔺海沣, 王孟霞. 乡村青年教师获得感如何影响其留岗意愿——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2): 59-75.
徐继存, 张丽.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工作特征模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6): 87-98.
王伟, 唐文静. 乡村教师何以坚守且卓越——基于四位乡村卓越教师的叙事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3(2): 69-76.
毛菊, 梁军丽, 王路路. 空间视野中西北县域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地化的实证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5): 96-102.
蹇世琼, 彭寿清, 冉隆锋. 由"他者"走向"我者"——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困境与破解路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7-113.
沈晓燕.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20): 34-42.
袁丹, 周昆, 李子华. 新时代乡村教师"生命在场"教育生活的构建与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10): 92-97.
肖正德.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J]. 教育研究, 2020(11): 135-144.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肖瑛. 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J]. 探索与争鸣, 2014(6): 48-54.
陈成文, 孙嘉悦. 社会融入: 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6): 66-7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HARGREAVES A. Mixed emotions: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student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0(8): 811-826.
钱理群, 刘铁芳.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序1.
克利福德·格尔茨. 地方知识: 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 杨德睿,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代译序16.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3: 30-31, 77, 117.
亨利·A. 吉鲁.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 迈向批判教育学[M]. 朱红文,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195.
李庆真. 变迁中的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