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128.
习近平. 论党的青年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1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165.
马里奥·佩尔尼奥拉. 仪式思维——性、死亡和世界[M]. 吕捷,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37.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亲切会见庆祝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N]. 人民日报, 2021-07-14(1).
王海洲. 政治仪式: 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
金霞. 政治仪式的符号学解读——以阅兵式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012-1016.
乔凯, 朱平. 国家纪念仪式促进政治认同的逻辑与路径——以国家公祭仪式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10): 213-217.
曾楠. 国家仪式: 共同体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J]. 中州学刊, 2023(9): 23-29.
刘永刚, 徐飞. 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维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1): 1-8.
曾楠. 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建构: 基于国家仪式的视角[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11): 56-62.
陆士桢, 刘庆帅. 浅议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新格局——由当代青年热词引发的思考[J]. 中国青年社会学, 2020(4): 1-8.
牛奔. 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的价值、挑战和策略[J]. 北京青年研究, 2021(2): 20-26.
管健. 新时代如何实现对青年的政治引领[J]. 人民论坛, 2022(16): 46-49.
刘亚男. 高校共青团育人价值体系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11): 54-60.
孙丽珍, 李泽泉. 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治理[J]. 红旗文稿, 2018(9): 26-28.
王凯全, 陈一收. 文化虚无主义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影响及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11): 86-91.
张瑜.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 文化逻辑、理路遵循、践行方式[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17-3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2.00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梁大伟, 李祺. 新时代文化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理论批判及治理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1): 77-81.
克利福德·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M]. 韩莉,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4: 138.
王娟, 刘文雅. 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11): 62-66.
豆勇超. 泛娱乐主义的基本症候、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30-136.
胡伯项, 吴隽民. 新媒体时代泛娱乐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及其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10): 85-92.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M]. 章艳,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4-08-29)[2024-09-19]. https://www.cnnic.net.cn/n4/2024/0829/c88-11065.html.
大卫·科泽. 仪式、政治与权力[M]. 王海洲,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兰德尔·柯林斯. 互动仪式链[M]. 林聚任, 王鹏, 宋丽君,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36.
高奇琦, 段钢. 对历史的自觉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J]. 求是, 2013(1): 57-59.
洪晓楠, 宗欣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6): 89-99.
保罗·康纳顿. 社会如何记忆[M]. 纳日碧力戈,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渠东, 汲喆,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61.
维克多·特纳. 象征之林: 恩登希人仪式散论[M]. 赵玉燕, 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WALZER M. On the role of symbolism in political thought[J].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67(2): 191-204.
詹姆斯·W. 凯瑞. 作为文化的传播: "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 丁未,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11.
雅克·德里达. 多义的记忆——为保罗·德曼而作[M]. 蒋梓骅,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69.
莫里斯·哈布瓦赫. 论集体记忆[M]. 毕然, 郭金华,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9.
王明珂. 华夏边缘: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18.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民族与民族主义[M]. 2版. 李金梅,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229.
任剑涛. 仪式政治的古今之变[J]. 探索与争鸣, 2018(2):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