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海. "非升即走"的逻辑及其引入我国高校的可能性[J]. 比较教育研究, 2013 (11): 55-60.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2): 242-253. doi: 10.3969/j.issn.1003-2053.2015.02.009
侯剑华, 胡志刚. 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现代情报, 2013 (4): 99-103.
李丰. 高校"非升即走"制度改革的动因逻辑、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4 (2): 47-53.
徐岚, 王馨然. 高校"非升即走"制度下教师权益保障困境及破解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 (1): 121-130.
白玲, 徐雷. 基于高校类型差异的"非升即走"聘用制度效果研究[J]. 高教探索, 2022 (3): 32-38.
侯嘉淳. "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教师保障机制的整体性构建[J]. 江苏高教, 2023 (4): 49-55.
王思懿. 我国高校准聘—长聘制度的实践逻辑剖析及其省思——基于中美制度的比较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 2023(2): 93-102.
徐靖. 高等学校"非升即走"聘用合同法律性质及其制度法治逻辑[J]. 中国法学, 2020(5): 44-63.
卢盈. 学术系统的"差序格局"及其治理[J]. 江苏高教, 2022(2): 13-20.
阎光才. 学术等级系统与锦标赛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 (3): 8-23, 187.
韩双淼, 谢静. 我国研究型大学"非升即走"制度的在地化意义构建[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1): 77-84.
任美娜, 刘林平. "在学术界失眠": 行政逻辑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压力[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8): 14-21, 35.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等译. 3版.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2: 161-214.
陈小芳, 张伟强.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管理[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5): 167-169.
吴晓蓉, 王谦. 论教育政策的文化涉入[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3): 10-14.
张鹏飞, 徐继存. 论教学的文化冲突[J]. 教育科学, 2022(2): 37-44.
李枭鹰, 唐德海. 中国大学治理的"三元文化"冲突论纲[J]. 高校教育管理, 2018(1): 84-91.
尹木子. 多重制度逻辑冲突下高校"过客"与"过渡客"的形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3): 56-63.
黎庆兴, 李德显. 推拉理论视域下高校人才流动困境及其治理路径[J]. 江苏高教, 2021(10): 46-52.
翟翌, 范奇. "非升即走"背景下解聘纠纷司法救济模式之选择[J]. 高教探索, 2022 (4): 21-29.
秦前红, 周航. 《民法典》实施中的宪法问题[J]. 法学, 2020(11): 21-34.
丁煜, 胡悠悠. 高校教师流动: 向上流动的失序和向下流动的失灵[J]. 高教探索, 2018(6): 96-100.
尤铮, 覃云云. 新制度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 理论、案例及问题[J]. 比较教育学报, 2022(3): 3-13.
马雪松, 周云逸. 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发生路径、内在逻辑及意义评析[J]. 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61-65.
陆阳. 规制、规范与文化—认知: 档案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关系研究[J]. 档案学通讯, 2017(5): 9-14.
武小龙, 杨耀勇.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生成机制及调适策略——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J]. 教师教育学报, 2022(5): 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