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贞, 陈凤兰. 中国与"一带一路" 主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竞合: 基础、发展与对策[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72(6): 40-53.
严若婷, 周歆霖, 马征程, 等. 低碳农业: 发展历程、目标冲突与产业链解决路径[J]. 西南金融, 2022(3): 81-92.
秦楼月. 构建发展共同体下的中国农业产业链安全保障机制[J]. 理论学刊, 2022(2): 84-93.
易加斌, 李霄, 杨小平, 等.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农业数字化转型: 驱动因素、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42(7): 101-116.
伍国勇, 庞国光, 汤钧惠, 等. 中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4): 15-27.
杨杨, 刘腾. 共同在场、适应性治理与数字乡村韧性建设[J]. 农业经济, 2022(11): 46-48.
王丹, 刘祖云. 乡村数字赋能的运行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江苏省沙集镇的个案考察[J]. 求实, 2022(6): 91-106, 110.
李杰义, 胡静澜, 马子涵.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与政策启示[J]. 西南金融, 2022(11): 84-95.
ROSE A. Economic Resilience to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Multidisciplinary Origins and Contextual Dimensions[J]. Environmental Hazards, 2007, 7(4): 383-398.
KAYSER M, SCHULTE M, THEUVSEN L. Organizing Vegetable Supply Chains: Results of a Survey of Farmers[J]. Journal on 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 2016, 16(2): 135-146.
MIRABELLI G, SOLINA V. Blockchain and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 Traceability: Research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Procedia Manufacturing, 2020, 42: 414-421.
王泽宇, 唐云清, 韩增林, 等. 中国沿海省份海洋船舶产业链韧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2, 42(7): 117-125.
李萌, 何宇, 潘家华. "双碳" 目标、碳税政策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9): 22-34.
肖兴志, 李少林. 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 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J]. 改革, 2022(11): 1-14.
李晓华. 产业链韧性的支撑基础: 基于产业根植性的视角[J]. 甘肃社会科学, 2022(6): 180-189.
李胜会, 戎芳毅. 产业链现代化的渐进逻辑: 破解锁定与韧性提升[J]. 广东社会科学, 2022(5): 37-47.
胡芳, 何逍遥, 曹传碧, 等. "农业保险+信贷" 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 西南金融, 2022(8): 84-96.
马东俊.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村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 2022(9): 38-40.
杨江华, 刘亚辉. 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机制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2): 190-200.
汪晓文, 陈明月, 陈南旭.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 经济问题, 2023(1): 19-28.
薛晴, 焦文庆. 数字技术、科技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 的准自然实验[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2(6): 137-146.
梁琦, 肖素萍, 李梦欣. 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外溢与区域创新质量提升——兼论市场化的门槛效应[J]. 上海经济研究, 2021, 33(9): 44-56.
邓慧慧, 杨露鑫. 雾霾治理、地方竞争与工业绿色转型[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10): 118-136.